申论备考干货:全概括 巧归纳
各位考公路上的小伙伴大家好!概括归纳题作为申论必考题型之一,代表着大多数人对申论考试的“第一印象”。有句话曾这样描述概括能力对于申论的重要性“概括不牢 地动山摇”,然而很多考生往往总觉得自己的作答词不达意,条理混乱。那一个合理的答案究竟怎么得出?在概括的基础上我们又能如何呈现出更好的作答条理性呢?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仔细梳理一下。一、真题典例
请根据“给定资料2-3”,归纳概括老姚、老唐等基层干部能落实好上级政策规定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二、材料节选
2.“这5户,是当年响应上级政策才搬迁来的移民。这个方案,你们把人家排除在外显然不行!”拿到K村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G省S镇副镇长老姚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三变”,是G省省委省政府在中央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在全省推行的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主要目的是将农村的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K村是S镇4个试点村之一。这个村集体资产多,每年收入有60多万元。那钱怎么分呢?村民代表投票制定的“分红”方案,把上世纪移民至此的5户人家排除在外。“这肯定不符合政策。”老姚找到K村党支部书记老吴,“要一视同仁,除了明显不能享受分红的,都要给。”
这件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很典型。“上面的政策千万条,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注意学懂弄通政策,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工作中走弯路、出岔子甚至犯错误。”老姚说。
3.根据政策要求,A省H市各区从2018年开始,对辖区沿街商户实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管理,加大对居民占用公共空间、流动摊点等的整治,每个社区还要配备一名正式的城管队员定人定责。政策要求合情合理,可到基层执行时却遇了难。
H市B区和平路街道茂林路社区党委书记老唐回忆,当时街道城管中队进行了多次治理,但收效甚微,“检查人员一来,他们就往回收,人走了就又出摊。执法本是为群众打造舒适环境,但往往不被理解。”
执法人员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委屈,居民对街道管理现状也不满意。上级的政策规定要执行,但不能机械化、僵硬化,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施策,老唐想出了成立“城管群众议事会”的办法。
三、要点梳理
资料2:1、老姚一眼就看出了问题。2、这肯定不符合政策,要一视同仁。3、基层干部一定要注意学懂弄通政策,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工作中走弯路。
资料3:上级的政策规定要执行,但不能机械化、僵硬化,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施策。
通过简单的要点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资料2所展示的三点,1与2本就是第3条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把3中的关键词提取总结,可以简单概括为学懂弄通政策(熟悉政策),公平公正。而资料3中唯一的一条要点,执行政策并不机械化僵硬化,也可同义替换为在熟悉政策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地制宜不僵化。因此和资料2再次进行同类合并,提取学懂弄通政策(熟悉政策)为前置总括词,构成总分形式,即:一、熟悉政策。1.对基层政策做到了学懂弄通,公平公正;2.灵活运用政策,因地制宜,不僵化。
四、心得总结
各位小伙伴,申论最基础最本质的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对材料的梳理总结,同类合并,异类罗列,这就是概括归纳题型拿高分的秘诀。同时我们心中一定要明了,概括的繁与简,要看具体字数的限制,以150字为分界线,要求字数少于150字则答案适度宏观,要求字数大于150字则适度具体。概括的第一要义是全面,即在有限字数内最大可能的搬运采分点,在答案的呈现上,将已经概括出的要点重新罗列梳理,按照具体题干的要求或给定资料的展开框架(寻找总论点或过渡句段),以及要点自身的属性,将答案要点分门别类的呈现,这就是归纳的过程。当然,总分并不是唯一的呈现格式哦,要点本身不具备合并性的话,即彼此之间本就互相独立,那我们便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相信大家认真审题,仔细思考品味,经过实践的积累,一定可以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