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行测备考干货之巧解逻辑
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王某是该地的一名刑警,负责调查此案,这天,他去了杀人现场调查案件,从现场勘察完毕之后,回到局里,对案件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线索。出门时遇到了门卫老张,老张出于对这起案件的好奇,问了刑警王某调查的结果怎么样,王某说:“我们目前知道杀人犯到过现场”。老张一听便知是王刑警在故意调侃他,因为我们都知道,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王刑警根据已经得到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嫌疑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许六,得到几个线索,1.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2.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3.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4.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但是这些线索并不完全正确,要抓出最终的杀人犯,需要首先从这几条结果中找出准确无误的那条线索才可以,于是部门小组在一起讨论。究竟哪一条线索才是真的?大家的思绪越来越乱。其实在我们公务员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都是具体题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出来,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该怎么快速又准确的找出来正确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呢?
这样类型的题目,在公务员考试中叫做翻译推理,首先这种题目的题干会有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关联词,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如果......那么......”这样的词语,大家在语文里面应该都有见过,但是在翻译推理中,我们需要对它有另外的理解了。做这种题的话,它的做题方法:先翻译再推理。比如针对这句“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杀人犯→在现场”这个结果,接下来我们去对比选项,那么此时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我们去看上面刑警得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根据我们翻译出来的结果,“在现场”是肯后的说法,再结合我们刚刚的推理规则,肯后得到的是不确定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他就是杀人犯”,因此这第一个结果是不正确的。用同样的方式,第2个结果“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这就是否前的说法,否前得到的也是不必然,因此也不能得出“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3“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这就是否后的说法,否后必否前,那么可以得到“他不是杀人犯”,这第3个结果符合推理规则,说明是正确的。我们再去看“许六案发时不在现场”同样也是否后的说法,得不出确定的结果。那么第三条结果就是正确的线索。
翻译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算是比较有技巧性地一种类型题目,套路和做题的技巧是比较明确的,只要方法掌握住,不管题型怎么变,我们都可以轻松应对,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做题方法,下面我们用一个思维导图给大家展示一下翻译推理涉及到的“怎么去翻译,怎么去推理”一些技巧。
公务员考试是一场持久战,大家除了掌握做题技巧之外也要多多刷题,坚持不懈,一定可以在这场激烈的竞争者胜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