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延伸阅读: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
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今天的宜兴,依靠不断的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构架基本成型,高端电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已达54%。在最近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排名中,宜兴跃升为第五名。
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宜兴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宜兴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增长路径,大力构筑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互动发展新构架,通过壮大创新型经济提升发展质态、建设现代型城市增强带动能力、构建宜居型生态形成核心价值,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重大跨越,开辟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打造有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转型的重点在哪里?
近年来,宜兴始终紧抓产业不放松,把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调高、调轻、调优”为导向,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具有宜兴特色、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转型发展上,宜兴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推动制造业进军高端领域。围绕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实施装备、专利、品牌、资本“四轮”驱动战略,推动支柱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全市线缆、环保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达12%和10%;拥有全球行业龙头企业6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48家、上市企业17家。同时,坚持走“打造人才高地、构建技术高地、引领产业高地”的路径,成功引进了总投资90亿元的国电新能源、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保利协鑫新能源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
第二步,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宜兴积极推动传统业态向新型业态、传统服务业向生产性和智力型服务业、传统服务领域向新兴领域“三个转变”,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第三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业彰显优势。重点推进云湖景区、阳羡景区、善卷洞景区、蜀山陶文化景区、东?生态运动体验区等五大板块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宜兴旅游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商务会务型融合提升。
做强中心城市 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因患“城市病”而吸引力降低的现状下,宜兴作为长三角最美的新兴中等三线城市,近年来,对新兴产业、高端人才、中外资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迎来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黄金期。宜兴围绕做强城市龙头、打造强势平台,不断掀起城乡建设高潮。截至去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55%提高到62%,在江苏率先实现了交通、供水、供气、垃圾收运和污水处理“五个城乡一体化”。
目前,百万宜兴人民喝的都是稳定优质的Ⅰ类水;城区、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和80%;城镇垃圾收集率和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这些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今年来,宜兴在全市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出份额持续上升,传统产业明显提升、产业实力整体增强,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整合整治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增势不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92.6亿元,同比增长31.3%,占年计划的75.8%,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较好成绩。
生态环境就是“最强磁石”
如何开创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的新局面?
宜兴市领导认识到,在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区域间比拼的不再是区位条件、优惠政策和资源消耗,而是科技、人才、生态等高端要素。其中,生态是最基础的条件。
几年来,宜兴牢固确立“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理念,以产业升级促进环境升级、以城乡一体推动形态优化、以节约集约实现精明发展、以民生需求倒逼生态提升,走出一条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型发展之路。
据介绍,近年来,宜兴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上,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高达98.8%。全市共有315个项目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其中最大一个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每年对财政的贡献可达2亿元;全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01家、琉璃瓦企业324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
劣质产业的退出,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为大批环境友好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了空间。宝钢、国电、东方电气、保利集团、苏宁环球、大连万达、红星美凯龙等实力名企先后落户,清华、南大等一批著名院校相继“牵手联姻”,各类高端创新人才纷至沓来……
几年来,宜兴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等一大批国家级荣誉。
一流的生态,更倍增了宜兴城市竞争力。到“十二五”末,全市将形成高端电缆、新能源、节能环保、光电子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教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