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公考时机,你做好准备了吗?
鄙人在2015年毕业,小硕一枚,毕业后一直在考编的路上,期间经历了辞职再考的过程,这六年间积累了一些考编的经验,也结识了不少奋斗在考编路上的小伙伴和同学们,有相当一部分小伙伴属于已经参加工作并有进入体制意向的群体,下面我就这部分试水的伙伴做一些探讨,希望我的建议能够解答大家的一些困惑。2015年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用工形式是人事代理,因为是某委直属单位,所以笔面试参照事业单位选聘流程,还算是比较严格的。上岗一个月之后,我基本上熟悉了工作环境,初步体会到了无编制带来的不安全感,待遇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和在编职工相比有差距。三个月之后,我选择辞职,由于档案在人才市场,辞职也非常方便。辞职后,正赶上老家所在城市有事业单位选聘的机会,专心备考十天左右,通过了笔、面试,顺利入编,由于个人一些原因,在入编后的第三年,我再次选择辞职,10个月后考入同一城市的另一个事业单位,再次入编。
那么,同在体制外的小伙伴,何时选择考编才是恰当的时机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在毕业前后,心理状态和我相仿,对于未来的规划还不太清晰,对于行业的了解也不多,鉴于当下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仓促选择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工作之后的一段时间,综合考虑到工作压力、工作的稳定性、个人发展前景、未来职业规划,甚至是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因素,产生了进入体制的想法,加入到了考公、考编的队伍中。
个人认为,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选择是否进入体制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3年内,尤其是研究生,尽量在30岁之前做好选择,因为无论是统考还是选聘,大部分针对研究生的岗位依旧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选聘对于年龄的限制更为严格,即使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0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研究生毕业年龄基本集中在了二十五六岁左右,毕业后很快面临婚姻、家庭方面的压力,如果在第一份工作干了四五年后再选择进入体制,尤其是在结婚之后选择复习备考,压力之大是不说自明的,首要面对的是较大经济压力,裸辞备考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即使是全职备考,从复习到考上,也要预留出1.5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就本科生来讲,年龄方面的压力的确会小一些,但是考公考编的途径会少,能选择的岗位会少,相应的难度也会更大,建议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好规划。
在职备考,切忌断层似的复习,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放放。公考致胜的关键就是系统的复习,当你下定决心考公,就要做好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曾经身边也有过一些编外的同事,毕业后每年都参加考编,从二十几岁考到了三十几岁,从毕业考到结婚生子,仍然逢考必落。也见过一些同事,集中拼命复习2-3个月就顺利上岸的,这充分证明了系统复习对于公考的重要性。
是否参加公考,需要慎重抉择,但是也不能犹豫过长的时间,更不建议考虑不清楚就着手,决心不足,士气就很差,也没有机会取胜。曾有一些朋友,毕业后进入一线城市大厂工作,收入很是不错,毕业前几年比较放飞自我,两三年后面临安家的压力,发现积累不足以支撑大城市的房价和孩子教育,便动了回家考公的念头,但是鉴于大城市收入还不错,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在职备考,工作太忙,辞职准备,风险太大,犹豫了几年,基本错失了考公的年龄。也有一些朋友,规划的比较早,决心也很大,辞掉手头还不错的工作,拼搏了一年半载,成功入编的,这几年也陆续结婚、生子了。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吹捧体制内的工作,职业只是一个选择,只要你坚持自己的选择就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千万不要在两个选择面前犹豫太久,毕竟留给年轻人的时间和机遇都太少。
近两年时间里,由于大环境的一些变化,加入公考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部分计划到海外留学的小伙伴也加入到公考队伍中来,个人觉得,如果年龄还允许,最好规避一下公考人数的峰值期,如果年龄条件不允许,事不宜迟,还是要下定决心,迎头而上,最后祝所有奋斗在公考路上的小伙伴都能顺利上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