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14)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给定材料
1.2005年北京市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市政府建设资金中,用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重点投入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实现财政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指明了任务和要求。
近两年,全市用于郊区、用于“三农”的资金在大幅增加,比重也在逐步提高。2004年,市政府投资的增量全部都投向了远郊区县,用于郊区建设的政府投资达58.7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7倍;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20.5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1倍。2005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的政府投向十个远郊区县与城八区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8调整为5∶5,投向远郊区县的市级政府投资,2005年计划安排77亿元,比2003年的22亿元增加了2.5倍。
2.“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实施有效支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6%。粮食总产量715.1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605万吨,造林更新总面积207.3万亩。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推进。福建省安排25.29亿元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制定实施林权证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流转等配套措施,福建省11602个村明晰了产权,占应改革面的99.5%。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13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6.65亿元,增长28.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成6500公里。水利“六千”工程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实施土地整理19.49万亩,新造耕地2.5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动植物检疫体系初步建成。加强培训指导,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
3.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2000年比,山东省燕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868元、1210元。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1.5%提高到47%。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扩大43.6%。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25.5和4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4.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育部将全力实施好发展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确保2007年完成西部“两基”攻坚任务,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改造中西部地区薄弱初中,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在两年内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006年春季开学时,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000万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免除;2007年春季开学时,这一政策将推广到中部和东部地区,汇及全国农村所有的孩子。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组织实施好“一网两工程”,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中心,组织各方面资源,形成覆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要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每个县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据了解,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664万人,比2004年增加招生100万人;今年,还要继续增加招生10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0万人。同时,还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将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5.现在在江西赣州地区,村里有“六改”,就是改路、该水、改房、改圈、改厕所、改环境,前面几改都是基础设施建设,但改环境不光是基础设施,还需要群众有一种爱护的意识。比如垃圾不乱扔。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基础设施很好,但是垃圾随地扔,那也不能美化村庄。所以美化村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爱护。所以包括乡风民约,有一些规定,大家都有爱护公共卫生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把村庄搞好。2006年3月22日上午9:30,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同志作客新华网。他就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建设等话题回答了新华网主持人及网友的提问。
6.思路决定出路,引返乡农民新建创业街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原来靛水村貌的真实写照。
贵州省务川建安公司工作的黄德州和何事业,在外务工20多年,赚了钱可没忘记家乡。2004年春节回乡时,决定投资在靛水乡场镇新建一条街道,帮助乡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请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对靛水村新街——创业街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目前,整个街道已具雏形,1000米长12米宽的街道已硬化,两旁栽下桂花、金弹子、深山含笑等名贵树种作为街道绿化树,整个工程已投资700多万元。创业街两旁的地成了抢手货,目前已有不少个体户在街道旁边买了地,村民也正打着街道两边的“主意”,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新房立地而起!“新街”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将出钱征收街道所占土地,并实现“新街”水、电、光缆三通。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提高党员素质”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在农村,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是推进基层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提高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省委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意见的贯彻实施,努力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
8.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调整农业结构,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方面,要公开各级资金的补贴和使用;在征用土地和土地补偿费使用方面,要接受村民监督;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要把国家和省级各种支农惠农政策交给农民;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无论是教育、卫生、救济、扶贫等,都要公开并接受村民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贪污挪用;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编制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方案,还是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
9.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目前四川省遂宁市农村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较为落后,生产生活设施差,农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环境脏乱差、公共事业设施落后等现象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耕地资源少,质量差,承载压力大,农业生产后劲不强。全市现有耕地228万亩,人均0.59亩,其中中低产田土比重达44.1%,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
水利设施较少,抗灾害能力弱。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5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0,全省人均水平的1/13,常年仍有70万人饮用水无稳定达标的优质水源,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9%,6.04万人饮水困难,基本上还靠天吃饭。目前,全市没有大型畜水工程,仅有7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水库,防洪标准低,蓄水能力弱,渠系配套差,有效灌面少。全市耕地灌溉率仅为46.5%,农业灌溉用水渠系利用率为4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提灌引水设施绝大部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很多塘、库、堰、渠系、提灌站多年未淘淤、更新和养护,一些设施形同虚设。在今年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我市大部分旱地作物没有提排灌条件,仅有一半面积的水稻能保证灌溉,难以有效发挥抗旱作用。
农村道路体系不完善,道路状况与通车效果较差,农民出行仍较困难。“十五”期间,全市投入6.17亿元,主要是对县乡道路进行改造,通乡率达到了100%。但由于乡以下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缺口大,即是已建起的村级道路标准低,质量差,而且,全市仍有34%的村和75%的村民小组不通公路,有30%左右的村和15%左右的村小组虽有公路但无法通车。不少乡村道路缺乏养护和管理,毁损严重,通车效果差,有的晴通雨不通。
农村生活及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不足,综合利用效益不高。目前全市农村建户用沼气池15.05万口,仅占农户总数的18.2%,未建沼气池农户比重达81.8%。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沼气建设推广滞后,有95%以上养殖大户未建沼气池。小城镇建设水平低,环境保护和治理设施基本上处于空白,化肥、农药、地膜等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农村大量生活垃圾、生产残留物、废弃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河塘沟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防疫设施不足,应急反应能力较差。农村用电不稳定,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大。广播电视使用率不高,全市有线电视实际通村率仅为64%,还有600个村未通固定电话。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仅通达部分乡镇和少数村,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相当部分群众仍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导致农村文化信息闭塞,农民生活质量不高。
10.农村基础设施单靠农民个体和家庭力量是无力提供的,应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能实现。对经济发达地区有愿望、有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可以采用政策引导(如供水水质要求、技术要求等),由当地政府自筹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和用户承担所有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对大部分经济条件不高的农村地区,可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一次性建设投入,用户负责设施日常运行。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地区,如果用户无力承担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建议由政府负责所有建设和运行投资。
这些产品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广大群众关注程度极高。据四川省统计局信息中心最近对1000户农村住户的调查,最关注的、最需要解决的是: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基础设施和增加收入。76.5%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70.4%的受访者认为因医疗费用高,怕生病、怕看病;44.4%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负担重、子女上学难。可见,农民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农村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11.随着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道路已经由村通向镇通向市了,可是农村各种交通车辆和工程车辆不断增加,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叉,人口成倍上升。据对该市镇海区庄市街道调查,该街道现有乡村(机耕)道路123公里,人口5.6万人(比1998年2.06万,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员约3.6万人,且还将不断增加,农村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这对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据镇海区交警部门统计2002年全区发生500起交通事故中,在非省、县国道上发生的要占50%以上,且还将上升。
1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
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使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
中国有8亿农民,每个农民每年平均产生约220公斤生活垃圾、500公斤粪尿和1.3吨生活污水。在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多为有机物,可通过直接还田等途径几乎实现全量循环。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垃圾的组成因工业制成品消费的增加日趋复杂,无机物增加;农村生活垃圾传统的循环途径也日渐萎缩。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农村生活污水排量少、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控制困难。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孳生蚊蝇,传染疾病,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
13.农村通讯。这主要是指农村区域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建设。由于农村不像城市那样有着高密度的居住人群,加上农民经济水平较低,能够用得起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的人较少,导致通讯设备的安装使用成本高,电信、移动通讯公司为农村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低。
14.交通、水利和环境问题是农村基础建设,一直困扰着农民,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还有近5万个村不通公路,但没有资料显示全国还有多少个村内没有修成道路。在农村调查中,依然有许多村内没有像样的道路可走,雨雪后泥泞满地,干旱天尘土飞扬。所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要致富,先通路”,农村到处可见的标语,也反映了亿万农民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共同心声。交通部已经提出,今后5年,将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末,使全国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交通保障。不仅如此,农村交通运输及县乡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15.文化建设难。潼南县由于居住的分散,不但限制了人与之间的交往,而且限制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形成了: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农村文化现状的真实写照。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现在许多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大多数乡镇只有文化站这个名,而无人无场所;个别有活动场所的,也因没有活动经费,而无法组织活动,农村很多地方图书室基本上是空白,这些现象令人担忧。由于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跳跳唱唱的自娱自乐,也不仅仅是电影电视的单一消遣。农村文化建设的本质应当是改善农民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其成为现代化的一代新农民。
16.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据调查,近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比例有上升之势。洞口县反映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辍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初中学生辍学比较严重,其中小学生辍学率在1%左右,初中生辍学率在8%左右。保靖县2004年农村中学初中报案数为15082人,2005年春实到数13940人,2004年秋至2005年春半年辍学率为7.57%,比2003年秋至2004年春半年辍学率5.57%,上升了2个百分点。芷江县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比较低,小学辍学率0.3%,初中生辍学率3.3%,但部分边远学校辍学率较高。如芷江县冷水溪乡中心小学2004年末有学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435人,辍学6人,辍学比例1.36%;该乡中学2004年末共有学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330人,辍学学生32人,辍学比例高达8.8%,其中仅该校初三年级81班就有6名学生辍学,辍学比例高达17.1%。据该校老师说:该校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毕业,3年内将近有30%左右的学生辍学,平均每年有10%的学生辍学。
17.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8.推进医疗改革,创新医疗保障制度
下面一个案例发生在甘肃地区的一个农民身上,在县医院,因为缺少2500元手术费而不能接受手术。疼痛难忍的苏某跪在地上抱着大夫的腿叫“干爹”,请求大夫先给做手术,但大夫最终因费用问题未实施手术。次日,苏的家属拿来2500元钱交给医院,主治医师打开苏的腹腔时,发现肠子已经烂死,生命受到威胁。可见农民穷,看病难。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目前全国城市有44.8%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农村有79.1%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另外全国有63.9%的患者因经济困难没有住院治疗。国家应该加大医疗改革力度,尽管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等任务,农村的卫生医疗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改革步伐没有满足老百姓的基础需求,目前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比例上比重不高,在公共医疗投人方面应该加大,"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人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目前在全国上下进行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中央财政出1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自愿出10元,进行大病统筹,互助共济。这一制度创新将有助于农民获得一定程度的健康保障,但是鉴于民族地区的落后贫困的时间情况,每人收到10元统筹资金,每户大约30-80元不等,对于民族地区的农民来说,已经构成了负担,我们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国家公共财政解决这个问题,给民族地区的农民最基础的医疗保障。
19.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温岭市大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比较缓慢。城乡学校之间的校舍校容、课桌椅凳、教学设施、实验仪器、图书阅览等都存在实质性的差距。不少农村中小学校舍结构不够规范合理。有的除了教室外,没有必要的教学辅助用房;有的操场窄小,学生做操须分批轮流进行;有的学生宿舍不足,学生住宿很是拥挤;有的缺少餐厅,学生用膳无固定场所。大多农村中小学虽然配置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但由于经费紧张,不仅电脑数量不足,而且电脑的升级、更新远远跟不上现代科技的要求,使得这些设备形同虚设。同时不少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捉襟见肘,无法保障学校日常开支。如我市镇属一所中学的学期收支情况:学生总人数为320多人,每人收取杂费130元,一学期的总收入为41000元左右,而开支(包括电费、水费、通讯费、差旅费、教师培训费、报纸教学杂志费、维修办公设备费等)需约7万多元,相差近一半。市镇虽有适当的公用经费补助,但仍难以满足,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正如农村学校所呼吁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要在城区学校锦上添花,而要为农村学校雪中送炭。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个别镇不但没有按比例配足应投入的教育资金,而且还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移作他用。
20.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据某人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要求,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高度,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中央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围绕这一要求,有关部门专门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并且直接对全国县委书记和县长开展专题培训。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8,概括我国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二).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9——20的主要内容。要求:有条理、有层次。
(三).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对新农村建设问题(9——20)提出解决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但又存在许多问题,请你就9——20所给材料写一篇“建立完善新农村的若干建议”。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1200——1500字之间。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四)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1——8,概括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1)生产发展。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2)生活宽裕。要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3)乡风文明。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4)村容整洁。要求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5)管理民主。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
(二).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9——20的主要内容。要求:有条理、有层次。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的相当不错,如新农村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教育、卫生等也有所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仍旧非常严峻,如交通、通讯、电、水等基础设施薄弱,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农村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村投资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是导致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对新农村建设问题(9——20)提出解决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教育和卫生设施、饮用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
第二,发扬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第三,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
第四,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责任。
第五,政府和农民要相互配合。一是,政府引导、用户自筹。二是政府投入、用户管理。三是政府全权负责资金。对经济不发达,水质问题严重的地区,如果用户无力承担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建议由政府负责所有建设和运行投资。
4.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但又存在许多问题,请你就所给材料写一篇“建立完善新农村的若干建议”。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1200——1500字之间。
建立完善新农村的若干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2006年乃至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当前,这项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从建设项目和建设形式来看,无非是折旧建新、修桥铺路、建设活动场所之类。其实,这些建设项目和这种建设形式,就当前的农村现实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农民也是欢迎的。不过,新农村建设还只是停留在表象上,并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延伸到更深层次,切入到农村的急迫点,或者说是农民更盼望解决的问题上。像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讯等等这些才是农民的急迫点。
首先要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村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应积极参与,但难度最大的是经济问题。村级没有收入和其他来源,投入相当大,要求上级多想点办法,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因此,建议全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着力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建设;逐步实现农村道路与公路交通接轨,加大培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农田水利、教育和卫生设施、饮用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扶持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成长;规范完善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卫生,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是灵活的政策和有力度的激励措施。根据项目的特点,政府应该为经营者提供相应的优惠激励措施。例如,最低经营收入保证。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政府应该在一定时期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如电厂、水厂等。或者在现金流大幅度下降时,政府给予以适当的补贴,如隧道或公路交通等。即使补贴产生财政压力,也会比政府自己办项目的财政压力低很多。
第三,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调整专业支付机制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农村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讲话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目前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仍存在不小的缺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保证教育经费按时、按量落到实处;其次,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第四,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责任。不仅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还要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要以农村卫生事业服务对象(农民)为基数,按农民受益的卫生服务福利项目(如: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障等)的不同,以及各级乡镇经济承受能力在原则上的差距,对投入方式进行改革。
第五,发扬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科学与迷信是水火不容的。当前,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在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追求形式、讲排场、比阔气等风气也有蔓延的趋势,这些均属于不良消费,要引导农民加以克服。要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让文明新风吹进干家万户。
总而言之,“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各级地方政府,要避免搞形式主义和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农民期盼什么,钱就应投到哪里,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也会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变得更加“鲜活”,结果更加符合农民的意愿、更加实际。把农村和农民的真问题解决了比什么都好,这是农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朴素语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