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22-6-19 19:40:05

2022国考常识备考之法律概念易错点

刑法---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概念                未完成情形                后果                                犯罪预备                未着手+意志以外的原因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                已着手+意志以外的原因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                未着手或已着手+自动放弃                (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没有造成损害                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情景:博士生张某嫉妒舍友赵某成绩优异,产生了给赵某下毒的念头,每日利用做实验之机盗取少量放射性元素备用,但由于实验室经费短缺,张某在盗取几天后发现总量所剩无几,遂放弃计划。暑假期间,张某在一家企业实习,产生盗窃念头,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察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实习被迫中断。逃回自己老家,准备躲避追捕,其父亲苦口婆心劝导,一日趁其父病重,欲往其父的饭中加入毒药,张某刚拆开装有毒药的包装时,想起自己幼时与父亲的温馨时光,便放弃了杀害行为,决定投案自首。
    【例题1】张某实施盗窃时的行为是()。
    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
    解析:张某在实施盗窃,说明已经着手,被他人察觉,意志以外的原因,最终没有得逞,符合已着手+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选择B选项。
    【例题2】张某趁父亲病重,欲往加害亲生父亲。该行为是()。
    A.构成犯罪中止B.构成犯罪未遂
    C.构成犯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
    解析:张某想起自己幼时与父亲的温馨时光,便放弃了杀害行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犯罪中止,因此选择A选项。
    【例题3】张某欲毒害舍友赵某的行为构成()。
    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
    解析:张某每日盗取少量放射性元素的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阶段,但是由于实验经费短缺,遂放弃计划,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故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因此选择D选项。
    刑法易混淆概念辨析
                        概念                客体                客观方面                主体                主观方面                                贪污罪                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                公有共财物                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                故意                                侵占罪                他人财物的                所有权                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一般主体                故意                                职务侵占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故意            辨析:贪污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占有单位钱财,就是职务侵占罪;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是实施的行为是否与职务相关,如果和职务相关就是职务侵占,如果和职务无关,就是侵占罪。
    【例题1】老张是一家金店的金库保管员。为偿还债务,便从网上购买仿制的贺岁金条,并利用自己管理金库的便利,将金库的16块贺岁金条(计640克)掉包。老张的行为涉嫌构成()。
    A.侵占罪B.盗窃罪
    C.贪污罪D.职务侵占罪
    解析:老张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职务侵占罪。因此选择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国考常识备考之法律概念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