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考申论:让人又爱又恨的“句子”理解题
大家在理解题方面有哪些“痛点”呢?第一个痛点就是大家没有深刻理解题干“句子”的本真含义,只是肤浅的看了一下,自以为理解了,然后就去通读材料,可是并不知道究竟回到材料要找什么,于是匆匆下笔,不知所云。第二个痛点就是大家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只是去全篇通读,而并没有明确句子中的关键词以及作答的逻辑结构,把材料的要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并没有进行梳理整合。以上两点就是大家在作答“句子”理解题时最容易出现的两大“痛点”。不知道这些是否已经说到了坐在屏幕前的你的心坎里。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大家存在的“痛点”呢?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究竟在哪呢?第一,大家一定要仔细审题,深刻理解题干“句子”的内涵和逻辑。比如2013年的联考题:给定资料5中有学者指出“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请结合“给定资料5”,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大家在做这道题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这句话的逻辑,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大家注意一定不要把因果关系理解为行测中逻辑判断的因果关系,咱们是申论,也就是常规的逻辑结构,这句话强调的是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很重要,那么材料里肯定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制造业的例子来反映出对于促进经济繁荣有哪些具体好处,而这些就是需要咱们找的要点,也就是要找到制造业带来哪些好处。
第二个“解决痛点”的作答思路就是一定要顺应题干的逻辑思路去作答题目。也就是需要咱们不能完全照抄材料,不能匆匆下笔,得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改写。举个例子: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划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读完材料后,可以得出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把人的“智慧”放到工业产品里,让产品更加智能。那么这么做肯定是能带来一些好处的。可是回到材料中却发现有一小段表达的意思是中国产品存在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状态,外观好看,但是缺点“脑子”。我们可以看到,材料里面反映的是一些问题,很多同学认为申论就是抄材料,没有进行分析,直接就写个智能化水平较低,虽然意思正确,但是并不符合题干的话的逻辑思维,也就要分析为什么把人的“智慧”放到工业产品里面呢?因为这么做很好啊,所以作答时得进行改写,即这么做能够解决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只有这么写才是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而不是进行机械的材料摘抄。
综上,大家只有明确自己的“痛点”和找到题目的解决思路,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去解决词句理解题,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得到高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