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22-5-2 10:34:00

社工申论: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

热点概况
    世卫组织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信息疫情”。在关于疫情的海量信息中,有些信息是真实的,有些则非常离谱。面对信息轰炸,人们难辨真假,也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辨别真假。因此,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描述为“信息疫情”。此次与新冠病毒的战“疫”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战场:在医学战场,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众志成城,与新冠病毒直面拼夺;在舆论战场,信息激流涌动、起伏、对冲、反转,牵动着公众神经。
    而对于公众媒介素养而言,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也是一个深刻而生动的课堂。
    各方观点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关心疫情是人们非常自然的反应。当生命遭遇危机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相关信息的易感人群。人们对疫情信息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是巨大的、空前的。
    解放周末:我们处在一个“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时代。媒介音量空前巨大,但其中也不乏杂音、噪音。阅读有关疫情的新闻时,一些人容易情绪起伏。这是信息超载导致的。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活动网络当中,处在自己的信息圈里。但当这次关涉生命安全的空前的疫情降临时,所有人都处在了共振和共情的情境当中,大家的感受注定比平时更为强烈。此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是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
    深度分析
    (一)“信息疫情”产生的原因
    1.移动传播的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触手可及的信息接收端,信息的易得性非常强。
    2.海量的自媒体,使得“人人皆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原先“沉默的大多数”迅速被互联网激活,催生出难以计数的舆论“散户”,到处都是信息的出口。
    3.自媒体不受时空限制,能提供多元化的海量信息,而且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换和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交流系统。
    4.自媒体发布者不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缺乏专业素养,不受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而且,自媒体不存在“把关人”意识。个体用户发布、转发消息,既不会核实消息来源,也不像传统媒体一样注意遵循客观、公正和平衡等新闻准则。
    (二)如何应对“信息疫情”
    1.提高大众媒介素养意识,把媒介素养作为公众素养的重要选项去历练和提升。每个个体必须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评估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2.公众还需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医学方面的知识积累。长期不断地学习,掌握的有效知识和真知识越多,就越能增强信息鉴别能力。
    3.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对信息随时“消毒”,及时辟谣,用最快的速度“揭露”伪装成白色信息或灰色信息的黑色信息的真实身份,将已经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权威媒介机构,要加强权威、核心信息的及时供给和披露方式方法的公开透明。
    4.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明确行业红线和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自媒体的责任意识,解决自媒体责任缺位问题。
    参考文章
    提升媒介素养 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来自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创造、生产、选择、质疑和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当今社会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何在大量庞杂的信息中,选择、分析、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就成为人们媒介素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提升媒介素养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交流、舆情引导、舆论监督、谣言消除等等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相比,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以及社交媒体等社会舆论场的形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总体看来,在中央做出决策部署后,媒体和全社会能够及时传达中央的决策部署、疾病动态、医疗救助新进展等信息,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对一般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向全社会进行新冠肺炎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救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对一些干扰破坏新冠肺炎疾病预防的错误言行以及公益慈善求助中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对抗击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及时宣传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弘扬了正气,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社会的媒介素养还有待继续提高,尤其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公开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媒体本身来说,提高媒介素养更为重要。在目前媒体传播的内容中,既存在真实的人民心声,也包括大量别有用心的虚假信息、煽动言论,例如基于商业营销炒作的“假新闻”,甚至以挑起社会矛盾为目的的无中生有的炒作。媒体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传播者与生产者“合二为一”,借助转发机制可以轻松地对问题焦点推波助澜,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造成恶劣影响。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就要求媒介及时、准确传达信息,尽可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及时引导舆论,向社会发出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搭建不同群体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消除误解,化解社会矛盾;等等。
    对于大众来说,提高媒介素养主要是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对信息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对外信息发布和传播时要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内容传播的相关规定;此外也要提高全体公民辨别力和判断力,提高他们明辨真假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引导固然重要,但这些是外在的,而公民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是内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公民的媒介素养提高了,那些虚假信息、那些谣言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才是治本之道。提高整个社会媒介素养,让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有利于为社会营造天朗气清的舆论空间。
    不论是媒体本身还是公民个人又或是其它,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媒介素养如何对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来源:光明网评,有修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工申论: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