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yfive 发表于 2016-6-23 23:59:16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16-120题:


116.外出人口中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占到了(    )。
A.1.0% B.9.3% C.51.7% D.34.6%
117.50-59岁的外出人口中,小学及以下程度的人口占到了(    )。
A.34%   B.45%   C.57%   D.73%
118.各年龄段的外出人口中,扫盲班及未上过学的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
A.40-44岁 B.45-49岁
C.60-64岁 D.65岁及以上
119.外出人口中文化程度比重最高的是(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及中专 D.大专及以上
120.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比最高的年龄段,该年龄段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    )。
A.12.2%      B.17.4%C.19.3%D.21.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21-125题:
据初步测算,2006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继续列全国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6.9%,第三产业增长12.2%。与此同时,鲁、苏、浙、沪也稳定协调发展,其中山东、江苏赶超步伐不减,增速分别高广东0.6个和0.8个百分点。山东完成生产总值21846.71亿元,增长14.7%;江苏完成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增长14.9%;浙江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增长13.6%,分别列全国第二到第四位;上海完成生产总值10297亿元,增长12.0%。在四省一市中,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居中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8.57亿元,低于山东工业增加值(11122.76亿元),高于江苏工业增加值(10015.12亿元),鲁、粤、苏分列前三位。浙江工业增加值5655.05亿元,上海工业增加值4456.04亿元。广东工业增长18.3%,增速低于山东(23.6%)、江苏(21.4%)和浙江(19.1%),高于上海(13.4%)。
广东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8.34亿元,增长24.8%;山东实现利润2633.97亿元,增长21.7%;江苏实现利润1901.83亿元,增长37.4%;浙江实现利润1324.55亿元,增长20.6%;上海实现利润1086.7亿元,增长15.7%。
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6.89亿元,增长16.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52.58亿元,增长11.2%。山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14.86亿元,增长19.8%。江苏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73.69亿元,增长20.2%。浙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03亿元,增长13.4%,上海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97.48亿元,增长9.8%。广东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落后于江苏和山东,列总量第三位。

gwyfive 发表于 2016-6-24 00:39:35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理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34.34亿元,增长22.4%。江苏房地产投资1901.01亿元,增长23.0%。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1178.71亿元,增长21.0%。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1572.79亿元,增长8.0%。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1275.59亿元,增长2.3%。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低于江苏,增速较高。
121.2005年山东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    )。
A.2633.79亿元 B.21846.71亿元
C.7274.51亿元 D.6955.35亿元
122.2006年广东省工业增速排在四省一市中的第几位?
A.二             B.三 C.四      D.五
123.2005年广东省生产总值位列第一,比第三位高(    )。
A.6552.58亿元 B.2633.97亿元
C.3575.36亿元 D.4005.46亿元
124.2006年广东省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2005年(    )。
A.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 B.降低了约1个百分点
C.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 D降低了约1.5个百分点
1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6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为全国首位
B.2006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国第二
C.2005年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5.35亿元
D.2005年山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178.71亿元
根据下段材料回答126-130题:


126.2009年一季度化工行业用煤量占消耗量的比重为(    )。
A.5.2%             B.4.8% C.6.8%   D.9.7%
127.2009年第一季度冶金行业用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    )。
A.28%               B.30% C.26% D.23%
128.2009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各行业用煤量与去年相比负增长率最大的是(    )。
A.电力行业         B.建材行业 C.化工行业 D.民用
129.2009年第一季度冶金行业用煤量的增长率比民用用煤量高出约多少个百分点?(    )
A.19                B.24 C.7 D.15
1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09年浙江省各行业用煤量中,电力行业的消耗量最大
B.2008年一季度浙江省建材行业用煤量是化工行业的1.97倍
C.以2009年第一季度民用用煤量的增长率估算,2010年第一季度民用用煤量约为35万吨
D.与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只有冶金行业和民用用煤量呈增长趋势

gwyfive 发表于 2016-6-24 01:38:55


冲刺预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4.【答案】B。解析:-2×4=-8、4+(-8)=-4、(-8)×(-4)=32、-4+32=28、32×28=(896)。
5.【答案】B。解析:各项的各位数字之和均为18,选项中只有B符合这一特征。
6.【答案】A。解析:由后两个条件可知此数应是7和11的公倍数再加2,即可以表示成77n+2的形式,当n=2时,这个数除以5余数是1,且不超过200,是符合题意的唯一数,77×2+2=156,156÷13=12。
7.【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敏后来的藏书册数应该是4的倍数,即小敏原来的藏书册数加65后能被4整除,选项中只有A符合。
8.【答案】C。解析:设有x人,则有kx+38=9x-3,得到(9-k)x=41。41是一个质数,因此9-k=1,x=41(若9-k=41则k为负数不符题意)。有树苗9×41-3=366棵。
另解:根据“每个学生分配9棵树苗,则还差3棵树苗”可知,树苗的总数加3能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C项满足这个条件。
9.【答案】B。解析:摩托车轮转一圈走过路程是2米,所以走过40米的路程转了40÷2=20圈。
10.【答案】C。解析:因为2009年有365天,1000÷365=2……270,由抽屉原理2可知至少将有2+1=3个孩子生日相同。

gwyfour 发表于 2016-6-24 01:53:30




16.【答案】D。解析:A句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把不是同一水平的人或物放在一起谈论。形容同等看待,一概而论。偏正结构。相提并论:把性质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放到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含贬义,多含否定意味或用于否定句、反问句中。并列结构。B句,信笔涂鸦:指胡乱地写作或字写得很差,多用于谦辞。C句,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根据各句句意,本题答案为D。
17.【答案】D。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照片是他拍的,也可以理解为照片上的人是他。B项属停顿歧义,“禁止取缔”停顿位置不同,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明令禁止/取缔‘六合彩’”,即明令禁止的是“取缔‘六合彩’的行为,也就是不要取缔‘六合彩’”;二是“明令禁止取缔/‘六合彩’”,即“禁止”和“取缔”的并列,共同支配“六合彩”,也就是不要“六合彩”存在。C项“看不上”歧义,可指客观上看不成亚运会或指主观上看不起。
18.【答案】A。解析:A项为“一面对两面”,可改为“能否做好台风过后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19.【答案】A。解析:句式变换是在同义句中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分析四个选项,A项与原句意思正好相反;B、C、D三项符合要求。
20.【答案】C。解析:“坚定不移”的意思是稳定坚强,毫不动摇。所以用“毫不动摇”来替换“坚定不移”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是最合适的。
21.【答案】B。解析:根据话题的统一性原则和前后的承启性原则分析,这段话中④句中“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述性的句子,下文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②句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句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所以②句应排在前一层次,①③⑤句应排在后一层次。至于①③⑤句的内部排序,①句中“在南坡”与②句中“在北坡”相照应,自然应排在前;第③句中“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既紧扣①句中的“原始云杉林海”、“棵棵巨杉”,又引出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应排在中间位置,剩下的⑤句应排在最后。综观上述分析,几个句子排列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选B。

gwyone 发表于 2016-6-24 02:39:54


22.【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可改为“制造7毫米以下口径的狙击步枪”。C项主语残缺,可删掉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使”字。D项搭配不当,可将“一台”改为“一个”或“一部”,也可把“剧本”改为“话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D。解析:A项中压缩后句子主干为:“意境丰富和提高了表现技巧,做出贡献。”主宾搭配不当。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即可。B项缺宾语。在“提升”后面加“它们”,在“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中的“为”的后面加“其”。C项“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等并列概念之间关系不清晰明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C。解析:A项语病主要是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加速培养”是一面,不能对应。可改为“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B项宾语残缺,“改进和完善”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地方”。D项分句语序不当,状语“充分”的位置应移至“得到”之后。故本题答案为C。
25.【答案】C。解析:A项分句谓语残缺,本项中主语有“大白杨”、“杨树林”、“棉田”、“玉米和高粱”,而“堆得像小山”仅仅是描述“玉米和高粱”的,前三个主语都缺乏谓语;B项动宾搭配不当,“提高和改进思想水平和工作作风”搭配不当;D项范围不清,“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不能并列。故本题答案为C。
26.【答案】D。解析:文段意在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日本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建筑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高层居民楼所占住宅比例越来越大。文段并不是说“不再奢望”,而是“这种奢望”无法被满足,故A项错误。由高层居民楼占住宅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不能推出高层居民楼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独门独院,故B项错误。C项只是指出了日本高层居民楼越来越多的原因,而D项则不仅指出了原因,还提出了对策——必须发展高层建筑,故D项更恰当,当选。
27.【答案】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A项“仍然局限于”表述错误,原文为“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排除。B项无中生有,从文中推不出废纸中植物纤维含量较少的判断。D项也没有依据,虽然在造纸的植物纤维原料构成上,我国比国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更少地采用木材,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层面的,并不一定是缘于D项中的“更重视保护木材资源”,排除。
28.【答案】A。解析:首句点出本段文字的观点,第二句是对“商机”一词的解释,而第三句则是对前两句进行总结,“这”即指代“中美之间在清洁能源上的携手”。故本文围绕的中心应当是中美之间的合作。B、C、D三项都没有抓住重点。所以A项正确。
29.【答案】B。解析:A项属于无中生有,题干并没有提到“心脏是人体主宰”和“以此为依据的法律”是否难改变的问题,排除;题干只是客观阐述了一对矛盾,并没有对此进行评价,因此排除C、D两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阐明了散文需要文学批评这一观点。文段先说明了在批评家眼中散文和小说的不同,进而引出作者对散文批评的缺席这一现状的态度,即“散文如此庞杂而单调乏味,需要批评家们帮助修枝剪叶和注入活力与滋味”。在最后一句话,作者又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因此本题答案是C。
31.【答案】D。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流动人口所起的作用。最后一句是对前景的预测,重点是说若大量流动人口失业将不利于城市化进程。正确答案是D。A项否定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作用。B项不是原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而是流动人口增加的一个原因。C项偷换概念,“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是“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而不是“低素质流动人口的存在”。故本题答案为D。
32.【答案】C。解析:题目提问方式是“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A、D两项所涉范围太大,B项概念比较模糊,都不适合。C项概括最准确,故答案为C。
33.【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拳王阿里在比赛的关键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超人的毅力,从精神上震慑了对手,最终迫使对手认输的故事。阿里胜利的关键除了A、D项说的“坚持”以外,B项的“智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自己的表情和气势给对手制造了似乎自己还存有旺盛体力的假象,最终迫使对手认输。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要从精神上压倒对方,毅力当然很重要,但这要建立在双方实力相当的基础上,失去了这一前提,这一论断并不成立。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4.【答案】B。解析:A、D两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提及;C项也为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指明什么是致使教师空缺的根本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D。解析:由原文“愈接近台风的中心……风向以逆时针方向指向中心的偏角也小;离台风中心愈远,这个偏角就逐渐增大”可知,台风区内各处的风向是不同的,由此可知A项正确。台风区内各处的风向不同,而台风的运动方向是一定的,由此可知B项也正确。由原文最后一句可知C项正确。“北半球台风的水平范围的风向总是以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吹向中心”,由此可知当台风从东方移来时,在台风区范围内上海地区吹的是偏北风,而不是东南方,D项理解错误。

gwyfive 发表于 2016-6-24 03:59:23


36.【答案】B。解析:本题干扰项是D,但“条件”与“途径”相比,前者是必备要素,后者侧重于方法。本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该如何从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实现公平正义,故B为正确答案。
37.【答案】C。解析:根据文中“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可知后面论述的内容将是市场配置的缺陷。文中“看不见的手”对应“自发性”,“时滞”对应“滞后性”。可知,选项C概括最为全面和准确。故正确答案为C。
38.【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消极作用。选项A并非理学的消极作用;选项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范围过大,文段强调的是理学精神中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思想。并且“导致”这一说法也过于绝对;选项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的原因并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C。
39.【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本题答案为B。
40.【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作家的写作与孤寂生活的关系。文段四句话都提到“孤”、“寂”两字,并且提到写作的成功来自孤寂的生涯。B项说的过于绝对,C项犯了逻辑错误,文中为“往往”,而不是必然。选项D无中生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1.【答案】D。解析:原文中为“香蕉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最重要的农作物”与“主食”不是同一概念,故排除A项;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说“可以将香蕉皮和叶子制成可持续提供稳定热源、满足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冲刺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