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11-14 20:39:37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又更新了!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又更新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考试中,文学常识以强劲的势头出现了,从近五年的考情来看,平均每年出现2道题目,如果没有深厚的积累,确实很难选出答案,往往大多数同学都会呈现出“谈文色变”的情况,然而这个部分的积累一方面会增加我们的常识,另一方面也会做好言语部分的助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大家加油啦!
第一题
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疑区:选D项。考察古典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含义。A项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此处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借而表达送别。诗人感慨,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折杨柳》,春风是不会吹过玉门关的。表达戍边战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项出自王维久负盛名的送别诗《渭城曲》,此处杨柳意指送别。C项出自柳永《雨霖铃》,为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D项出自欧阳修《蝶恋花》,主要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综上,本题选择D项。
其实我们常常考察到关于树木意象类的内容,我们做好相关的梳理就可以事半功倍啦!



意象
含义


树木类
松柏
傲雪斗霜的典范,寓意正直,坚贞,顽强。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离愁别绪相关联。


柳树
送别之意。


花草类
菊花
隐士、斗士以及伤感。


梅花
高洁,不怕打击挫折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落花
惜春、伤时,对于生命短暂的惆怅。


第二题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答疑区:选D项。考查中国古代小说以及历史常识。张飞,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李逵,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生活于北宋。牛皋,南宋抗金名将。因此,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故本题选D。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总结:


时代
代表作品
作者
意义及内容


先秦文学
《诗经》
无从考证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体例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艺术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楚辞》
屈原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主要收录屈原作品。


两汉文学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作者
称号
字号
代表作品


唐诗
李商隐
小李杜
字义山号樊南生
《锦瑟》《无题》《乐游原》


杜牧
小李杜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阿房宫赋》《遣怀》《江南春》


刘禹锡
诗豪
字梦得号庐山人
《乌衣巷》《酬乐天处逢扬州席上见赠》


李贺
诗鬼
字长吉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王维
诗佛
自摩诘号摩诘居士
《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
代表作品


元曲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


马致远
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被称为:“曲状元”


郑光祖
元代注明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白朴
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第三题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的理念。下列语出《尚书》的是:
A.“和为贵” B.“和而不同”
C.“协和万邦” D.“兼爱非攻”
答疑区: 选C项。考查古代典籍主要思想。A项“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意为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B项“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C项“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为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D项“兼爱非攻”出自《墨子·兼爱》。故本题选择C项。
关于古代典籍主要思想的总结:


典籍(四书)
作者
内容


《论语》
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
主张“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已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理论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倡导“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
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仁义”是孟子的道德沦丧的核心思想。


《大学》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中庸》
孔子孙子子思所作
认为人性向善,要以人的内正需求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在外部环境与条件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


其实常识这个部分重在积累,大家除了多关注新闻事实,也加多关注法律科技人文地理,毕竟这才是重头戏。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
热门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之现当代文学派别
文史常识之法国文学名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又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