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言语理解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言语理解解题技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用,必先得其法。在言语题中,掌握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方法又不是仅有一种,且一种方法又不能应对所有问题。然而,掌握一些常用的、普遍的方法能使我们解决问题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关联词法
关联词是连接句子的重要词语,在分析句子或文段时十分重要,因此关联词法是言语解题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1.利用关联词找重点———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态度理解;
2.利用关联词找文段话题落脚点———下文推断;
3.利用关联词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填空、语句排序、语句填空。
(二)话题一致法
每句话或每个文段都有一个核心谈论的话题,根据该话题可以判断文段讲了什么,以及前后文的叙述话题。
1.利用话题判断文段的主要谈论对象———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
2.利用话题判断前后文将要叙述的内容———语句排序、语句填空、下文推断。
(三)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作为一种论证方式,来论证作者的正面观点,或直接根据反面观点来推出作者的正面观点,从而使其成为构成文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反面论证找正面观点,或推出正面观点———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态度理解。
(四)标点符号法
一些标点符号具有特殊的作用,可以指示我们前文和后文的内容的作用。因此,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找到材料的重点或者提示性信息。比如:
冒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分号、顿号:表示并列关系;
双引号:援引观点;强调特称;反语讽刺;
括号:表示补充说明;
问号:设问引出话题;反问表达态度倾向性;疑问表达不确定性。
1.借助标点符号找重点———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
2.借助标点符号找提示性信息———逻辑填空、词句理解、语句填空。
(五)提示性词句
在文段中,某句话或某个词所处位置的上下文信息可以作为理解该句子或词语的关键信息,这部分上下文信息就是语境。语境法是解决逻辑填空题目的重要方法,也是国考中常考的考点。语境可以通过标点符号、关联词看出,这个在上文已经介绍过。但__________很多情况下,没有这一类标志时,这需要通过隐藏的信息来判断,可以称之为提示性词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