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10-31 18:19:44

行测言语理解基础能力:行文脉络分析

言语理解作为行测中的重要专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极高,因此应该是考生的“必争之地”。但由于言语理解作为语文学科衍生出的一种考试科目,总是受到很多考生的轻视。但在具体接触之后,考生们都会发现,言语理解的题目跟我们从前所了解的语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做题的准确率也并不尽如人意。那在本次的分享中,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广大考生普及一项言语理解题目中的基础能力——行文脉络分析能力。
    提到行文脉络的分析,很多考生会马上联想到言语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即主旨观点题。同时,也会联想到该题型中的一些常见结构,比如因果、转折、总分等。这就反映了很多考生对行文脉络分析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误区一:因果、转折、总分等常见结构即为行文脉络分析。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是狭隘的,这也是很多考生在面临复杂文段或标志词不明显的文段时选不出主旨的原因。行文脉络分析能力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通过逐句分析句意来明确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进而划分出段落层次,确定文段中的重点,找到主旨。下面我们就用一道行文结构较为复杂的题目来练习一下如何运用行文分析方法。
    例题一:新工业革命浪潮中,很多制造业大国都押注在智能制造。中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使用大国,如果数据是工业4.0时代创造价值的原材料,那中国无疑是资源最多的国家。但数据并不会直接创造价值,就像是现金流而非固定资产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一样。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是数据流,是数据经过实时分析后及时地流向决策链的各个环节,成为面向用户、创造价值与服务的内容和依据。虽然德国是工业革命4.0的发起者,但作为控制器、物联网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提供者,德国只是基础设备的供应商,直接面向客户的价值创造端却是中国。
    A.我国在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面临新机遇
    B.我国应当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
    C.数据资源拥有者在智能制造方面更具优势
    D.数据流是企业4.0时代领先的关键
    【中公解析】通读全篇之后,我们可以进行逐句句意分析。文段的第一句话交代了背景,即,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第二句中强调了中国在数据上有很大的优势。而第三句出现了转折:说明了数据的作用的并不大,强调了数据链的作用更大。第四句中,继续沿着数据链的话题进行阐述,即,中国与德国相比在数据链上仍然是具有优势的。由此,通篇概括起来便可知,文段主要强调不论是在数据还是数据链方面,中国都是具有优势的。故答案为A项。
    误区二:行文脉络分析能力只适用于主旨观点题目。其实,除主旨观点以外,语句衔接、排序等题目中仍然可以应用到行文脉络分析思维。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行文脉络思维解决一道语句排序问题:
    例题二:
    ①以此看来,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本草,更易于达到上述效果,更能满足适地、适物以及“好种、好管、好活、好看”的绿化需求
    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
    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更能体现自己的品牌和地方特色,有助于营造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风格
    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投入
    ⑥同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市情,有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市花、市树
    A.④②①⑤⑥③ B.④③⑤①⑥②
    C.②①④⑤⑥③ D.②⑤⑥③①④
    【中公解析】通过分析文段会发现,本题如果采用抓逻辑起点、或标志词语等方式,并不是最容易的方法。这时便可以采用行文脉络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句意。六句话中,②、④两句的主要话题都是“绿化”,而①、③、⑤、⑥均围绕核心话题“乡土本草”进行论述(⑥句中的“市花市树”也属乡土本草)。由此,可将六句划划分为两个大部分。故显而易见,②、④两句应该相连接,①、③、⑤、⑥应该相连。此时,答案只有一个,即A项。
    以上便是对行文脉络分析的具体应用,所选取的题目是18年国考副省试卷中考生错误率较高的真题。通过两道题目的分析,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大家在未来学习或刷题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行文分析并学会运用,养成习惯,进而提升做题的准确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测言语理解基础能力:行文脉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