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10-24 18:42:45

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诗词与相应的历史事件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诗词与相应的历史事件》,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总体上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比例逐年下降,然而,考查方式和内容更趋于灵活性、综合性、趣味性。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毛泽东诗词,借以考查诗词中所暗含的历史事件,涉及到相应的时间、会议、战事、论断等常规考点。此部分考查,难度适中,需要考生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并且熟知党史,方可正确作答。而考生们集中存在的“短板”,表现在对毛泽东诗词相对陌生,难以辨别不同诗词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至无法对相应的历史事件作出明确判断,遗憾失分。下面就针对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梳理,并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以飨各位积极备考的考生,提供一种思路和范式,提高复习效率。而且,在省直和省考中,诗词中的“案中案”考法,越来越明显。
一、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爆发的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直接领导发动的第一次军事斗争行动,而纪实这一历史事件的《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1924年—1927年)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三、长征期间(1934年—1936年)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进入甘肃以后,情势逐渐明朗,在甘肃境内,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即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最终确立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从长征开始以来,毛泽东始终为革命前途担忧,他的诗词字里行间反映了这一点,直到决定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终于坦然,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此时,他激动的心情与强烈的自豪感化为一股巨大的创作热情喷泻而出,从遵义会议到榜罗镇会议,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沉寂了八个多月后,作《七律·长征》。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回顾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与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形成了鲜明对比,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在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以后,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此时的毛泽东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遵义战役中,红军歼敌两个师八个团,俘敌3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但毛泽东并没有盲目乐观,反而更加冷静地思索革命出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作《忆秦娥·娄山关》。
四、解放战争时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五、第一次反围剿时期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0月7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12月7日,蒋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
热门推荐: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中国古代主要史书体裁汇总
中国传统节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诗词与相应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