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10-10 21:14:22

时政热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继续做大增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继续做大增量。
作者:上海福熙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 安羽青
近年来,在中央的统一规划部署下,区域性联合发展渐成趋势。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性一体化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上海和相关省市正在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朝着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坚定前行。这是上海的一次大机遇,需要进一步认清站位、责任和路径,即搞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的问题。
突破地域局限
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并自成体系和特色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搞区域联合发展,是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本质上看,区域联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经济能级达到一定水平时,要有更大的释放空间,以便更好地发挥首位城市、门户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便代表国家更好地参与区域竞争与国际合作。
二是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当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时,相对物理空间缩小,同城现象出现。这为扩大公共管理和服务半径、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但尚需进一步的制度对接。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按照大都市经济圈概念规划和发展,有助于突破地域、制度的局限,有助于更合理地配置市场和社会要素,提高各类资源使用的效率。
推动多中心建设
明确一体化的定位,是保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是同质化和协同化的关系。一方面,在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影响下,不同地区为了维持经济社会基本需求,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必然会出现趋同;另一方面,有些跨区域的事就是要同构化,如交通建设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等。但一体化不是搞一刀切,而要在尊重各地区利益的基础上,推动跨地区共同利益的实现,并在行动上实现高度协同。
二是一中心和多中心的关系。区域发展总会有中心。在联合发展的背景下,这个中心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多个中心可以是领域上的互补,也可以是能级上的互补;可以是实体意义上的,也可以是虚拟意义上、功能意义上的。应当说,承认和推动多中心的建设,既符合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不同城市的自身优势,又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进而形成更大的集群优势。
三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由来已久。早年的“星期六工程师”就是跨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典型。从工作管理的角度来看,上海的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已形成了好的工作平台和机制,而并非都要重起炉灶。
当前,在继续做大增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提出完整的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在对存量作客观评估的基础上,认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发展重点。
四是全域性和地区性的关系。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当然具有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全域性概念,但这不是唯一的重点。一体化更强调功能,可以引入地理空间大小、区域分步实施等概念。
比如,在基础好、有前景的环太湖地区先行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做,一是因为发展水平接近、见效快,二是有利于建立以地区性城市群为主的工作推动机制,完善协调层级,调动基层积极性。
要有优势互补思维
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一个过程,必须有清晰、科学的路线图。
推进重点:打通制度的“断头路”,促进生产、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但“打通”不是“打痛”,要选择共赢性、互通性、补偿性好的项目,如文化旅游、社会保障、交通组织、医疗服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在标准、法规、机制建设上加强协调。
推进机制:上海姿态要高,要有优势互补思维。如果更多人选择来上海,自然就是龙头,这就是制度优势、服务优势。为此,要研究同城效应、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推进方法:历史上,区域协调发展大体是通过设置地区性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权力级别来推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多依靠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发挥市场积极作用来实现联合。政府的重点是作好规划、制定指标、搭建服务平台。比如,利用大数据建立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引导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政热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继续做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