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追星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追星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追星,可以说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一大“潮流”。粉丝们纷纷为自己的“爱豆”(偶像)筹资应援、刷榜投票、接机送礼……以“爱豆”为核心自动抱团,各成一派,线上线下好不热闹。
根据搜狗联合音悦台于2016年共同发布的《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当前追星的粉丝当中,20~29岁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高达47%;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高达53%,高学历渐成“标配”。如今,95后大学生为我们展示了追星的另一打开方式。比如,有的因追星而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有的为爱豆而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路上。
许是对1992年赵丽蓉、郭达、蔡明表演的小品《追星族》印象太深,不少人对年轻人追星行为、心态等依旧停留在似“珍惜明星溅了一身泥点子”这种幼稚无知的认识中。正常,毕竟有不少年轻人的追星模式依旧是单纯的狂热,更有甚者对偶像迷恋到无法自拔。
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部分单纯而狂热的追星并不能代表时下“追星族”的整体,“明星”亦非昔日单纯的“四大天王”、歌星、影星等群体,而是涵盖了似马云、张瑞敏、柳传志等成功企业家,似刘翔、孙杨、女排姑娘们等体育健儿,似赵新民、刘国娟、王锋等身边的好人,似沈浩、杨善洲、买买提江·吾买尔等心系群众的好干部,似袁隆平、屠呦呦、师昌绪等利国利民的科学家……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将年轻人追星归结为三种原因,一是出于一种模仿的心理,偶像的行为对他们起到了感召和示范的作用;二是出于一种情感期待,对现实社会的自我逃避,“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追星也是出于一种减压”;三是一种强化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偶像身上可能有一些品质爱好跟自己相似,甚至是某些外貌特点。
青少年也好,中老年也罢,是否追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追求什么。诚如在2006年央视推出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赢在中国》后,影响了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以成功企业家为榜样,或明确项目投身创业,或积极进取不断探索,或修身养性爱岗敬业,进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企业家、创业者、好领导及好员工。
由于受濮存昕、蒋雯丽、成龙、王宝强等明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对“艾滋病”认知的误区,进而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由于受李连杰、刘德华、韩红、范冰冰等明星的义举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或组建、或加入慈善公益组织,进而成为推动国家慈善事业的一份子,使更多困难者获得帮助走出了困境;由于受韩懿莹、马天元、曾卓君等电竞高手的影响,越来越多人不再将电竞等同于打游戏,进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电竞选手,更在雅加达亚运会成功夺冠为国争光。
向阳而生,学之以渔。身为一名追星族,不仅要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收获“精神力”,更要从偶像身上学到实实在在的真技能。诚如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所言:“年轻人都会追星,重要的是,他们追什么星,除了娱乐明星,他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科技明星、创业明星等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明星。”
文/盛柏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