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作者:田方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好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便企利民”四个字,这是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政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重点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贵州省委、省政府还将2018年确定为产业大招商突破和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年,重点开展“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大优化”两大行动,出台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工作,开展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公用企业涉企服务、政府失信行为、政府涉企服务效能、第三方评估发现突出问题等整治活动,以期尽快把贵州建设成“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从实践来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整治、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一批新举措,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诸如“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服务24小时不打烊”的品牌,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应该意识到,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比,与办事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比,与周边先进地区的质效比,在抓营商环境工作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小“差距”。特别是连日来,国务院督查组查出来的某车管所业务大厅群众办事难、某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属企业乱收费的问题,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抓营商环境上,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自查自纠不严格、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笔者以为,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严厉查处、绝不姑息、以儆效尤、整改到位。同时,还要举一反三,与营商环境有关的单位和部门都要进行系统性地全面“体检”,找准“病根”、查明“病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形成健康和谐的营商环境。
那么,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好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便企利民”四个字,这是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办事企业和办事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老百姓的口碑,是检验干部好坏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硬指标”。
优化营商环境,各国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便企利民”。从国际上看,世界银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整理和归纳,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国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从全国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些地方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从我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提出了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工作措施和要求,拉出了整改清单。这些指标和体系,说到底都是为了解决办事企业和群众不满意、不方便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就必须树立强烈的对标意识,对照标准找问题,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目标抓整改,督促检查抓落实,确保立行立改、改出实效。
落实“指标”固然重要,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但也不能“唯指标论英雄”,还要与时俱进,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例如,针对流程繁琐、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以权谋私、雁过拔毛、互相扯皮、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不讲诚信等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形成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实现长效整治。省里已经开通投诉热线、举报邮箱,受理企业和个人诉求,但后台管理还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实行严格的台账管理,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答,真正形成“纵向贯通、配合联动、分级负责、高效办结”的投诉受理和快速反应机制。
兼听则明。优化营商环境,要注重发挥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去年,贵州引入厦门大学等研究机构对全省县域营商环境进行评估,除了对各地进行评比排名之外,还找出十几项问题,为全省整改出具了一份第三方“体检报告”,获得了各方一致好评。许多中央和地方媒体一方面挖掘先进典型,另一方面进行舆论监督,从两个方面支持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开门”搞营商环境的好做法,不但要继续坚持,还要创新举措、务求更大实效。事实上,“集众智、聚众力”,让更多人参与打造营商环境,不失为明智之举。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发展。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