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9-10 17:43:29

2018江苏申论特殊题型备考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省部级层次的考试经常出现一些特殊题型,如题干中出现双引号,就要格外关注。
    【问题】2014年国考省部级“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资料】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第一段:压力大,反面正说,转化倒推,轻松感缺失。心理放松机会少,导致紧张、焦虑和抑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第二段: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高(间接原因),不公平(直接原因)信息迅速传播,造成心理失衡,反面正说,转化倒推,公平感缺失】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第三段:社会急剧变化,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直接影响),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间接影响)】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第四段:“白领阶层”生活幸福指数下降;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心理“无根”人群】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一个诱因。
    【第五段: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
    【解析】
    150字,总句占8个字符位,总共40字,分句均占22字。总句是个人抽象、凝练得出的,分句是从材料中提炼、压缩而来的,而且分句的结构按照“事件+影响”的形式写出。因字数限制,往前看(前因),非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不概括,往后(后果)看社会影响(间接影响)不概括,若是300字则前后部分都加上。
    这里需要着重注意“缺失”二字,被双引号标出即要特殊对待。比如“三反五反”,那么分句一定是带有“反”字的,所以在作答中,总句需要有“缺失”这样的字眼存在。
    【参考答案】
    一是轻松感缺失。自我调整机会减少导致职业压力大、紧张焦虑抑郁。
    二是公平感缺失。社会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
    三是安全感缺失。社会急剧变化导致恐惧迷茫心理和信任危机。
    四是幸福感缺失。外部压力大导致孤独感、无助感、心理失根。
    五是同情感缺失。人们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导致患者羞耻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江苏申论特殊题型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