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全国事业单位考试中,历史人文对于各位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复习的考点,一方面大家对于历史知识积累不够,缺乏日常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就是错误的思想,认为人文历史复习起来性价比不高,所以,也忽视了对于人文的学习。再此,小编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共大家参考。
一、原始社会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这里特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二、夏、商、西周
世卿世禄制度: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三、战国
军功爵制: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战国时列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而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为新的军功爵制出台准备了社会条件。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四、两汉
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所谓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察举和征辟,对于原先实行的世禄世卿制来讲,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一制度又带有举士和举官不分,选举和考课不分,选举与教育分离,没有选官的专职官员,先选后考等特点,给各级官吏在察举和征辟中徇私舞弊留下很多缝隙,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怪现象。
五、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六、隋唐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七、明清
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但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即为八股取士。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