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商务诚信是兴业之本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商务诚信是兴业之本。作者:张庆胜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我们社会各个层面不仅物质丰裕而且诚信有序,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诚信、祥和的社会环境,就需要每一个人都将诚信作为言语行动的基本规范,为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尽心尽力。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业无信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公有制企业也好,非公有制企业也好,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法律底线不能破,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假等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偷工减料、缺斤短两、质次价高的亏心事坚决不做。”
商务诚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关系的体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务关系有效维护、商务运行成本有效降低、营商环境有效改善的基本条件。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商务诚信还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当前,商务诚信面临多元冲击。在众多的现代商务活动中,围绕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等,由于我们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和市场监督体制还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以至于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工减料等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祸害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社会信任被一些人或企业破坏后,就会导致社会诚信链条的断裂、人们焦虑感的增加。商务活动中存在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过低、社会诚信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等。为此,政府应加大法律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诚信兴商”理念。在商务活动中,参与者应该很好地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义利统一、义利互惠和义利相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我们的晋商有很多守信用、讲诚信的故事流传至今,“以义制利”守承诺、诚信经营走天下的故事更是闻名天下。近百年来,晋商把严守信誉和诚信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他们讲求“以义制利”,并将其演变为经商处世的准则。晋商精神讲究行大道、重仁义,所以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正是靠着诚信经营,才成就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明清五百年”的传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山西有两座富‘矿’,有形的是得天独厚的地下煤层,无形的是行走天下的晋商精神。”
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共识和践行。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全社会弘扬诚信美德,大力培育诚实守信的商务环境。要使社会诚信良性运转,就需要全社会积极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构建商务诚信中的作用,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张庆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