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二手交易平台不是骗术的秀场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二手交易平台不是骗术的秀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然而,看似双赢的交易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不少“坑”:卖家故意引导买家脱离平台交易实施诈骗,买家收货之后找借口向卖家恶意砍价。不少人在二手交易中有着不愉快的经历,快速增长的网上二手交易也问题多多。(8月1日科技日报)
恶意砍价、以次充好、吞吃押金……少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二手交易平台,已经成为电商领域的一大公害。“水”越来越深、“鱼”越养越肥,悖逆诚信与市场规则的纠纷越来越多。换句话说,在这个庞大的新消费市场,道德自治似乎反倒成了交易顺畅的主要保障。
在这个消费升级时代,二手交易是社会资源集约流动的刚需。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已达0.76亿人,增长率为55.1%。二手交易作为一种消费习惯,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治理奢靡——往大处说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体现,往小处说起码也是“经济适用型日子”的标配。
不过,这个新兴市场的幺蛾子也不少。据报道,比如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涉嫌用虚高报价吸引用户前来卖二手手机,还有用户反映自己寄去平台验机的手机、iPad被偷换零件,有的甚至被调包。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今年3月以来已有涉及该平台的115起投诉。说来也不奇怪,资本没有自洁的天性,一旦市场竞争有限、一旦监管职能阙如,作奸犯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闲置物品经济”的爆炸性增长和二手交易平台的公然伎俩,既然说明这是个“捞快钱”的风口,更说明底线规则的鞭长莫及。
有人说二手交易市场类似“柠檬市场”,卖方掌控着垄断性信息,如果没有知情权的平衡,欺诈是大概率事件;也有人说,平台才是最大的“赢家”,低价吃进高价卖出,大数据成了稳赚不赔的铁饭碗。这些逻辑上的作恶点,虽然叫人愤懑,却与当年淘宝等崛起的“初长期”何其相似?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大概就两个:一是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办。越是自由开放的市场,越容易解决消费权益的问题。相反,一支独大、一家垄断,市场就容易失范。二是“市长”要宏调的地方,市场必须跟上节拍。互联网对经济模式的改变,迭代出更多元的交易方式,专业监管不能总是慢半拍,更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还在等“领导发话”。
二手交易平台不是法外之地——这个“法”,既包括市场交易的明文法,亦包括诚信等道德自治在内的底线规则。闷声发财的平台方固然要受约束,揩油使诈的交易方也要支付成本。全流程健全二手交易规则、引导更多资本进入二手交易领域,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计。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