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年轻干部要警惕“痕迹主义”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年轻干部要警惕“痕迹主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填写各种表格、补充各类资料。这种现象表明我们的生活、工作在不断地走向规范、成熟。
但是如若凡事都要留痕,则未免显得臃肿、形式。有观点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然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年轻干部在做基层工作时,当警惕这种不时之风。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个“不能”。
工作不能只做“痕迹”。“痕迹化管理”的办公方式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中被逐渐推广,通过保留下来工作过程中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为日后工作的查证等方面提供巨大便利。但是一旦过度注重“痕迹”,在工作中只做“痕迹工作”,这不仅使办公耗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更消磨了基层工作人员们的斗志。有的地方,一个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更有某些乡镇政府为了给贫困户制作档案,158户用了1.5万张A4纸,13个硒鼓。如此大兴“痕迹主义”使得年轻干部们在有限的精力下,所做实事必然寥寥。
落实不能只瞄“痕迹”。年轻干部作为国家政策和人民群众连接的纽带,在基层更要切实把群众放在心头,把政策落到实处。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进行痕迹梳理确是我们的强项,但同时不能忽视、抛弃实干精神。遇到事情多跑跑,碰到问题多问问,不能把群众的难处淹没在无尽的纸质文件中。国家政策能否高效落实,看的是年轻干部能否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仅仅要求填写各类文件材料无法使群众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否则只会做好了“痕迹”,却苦了百姓。
问效不能只看“痕迹”。“痕迹”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我们做的工作,但若将痕迹作为检验工作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显得“浮于表面”。拿扶贫领域来说,我国2020年的扶贫攻坚战形势严峻,时间紧,任务重。年轻干部在基层进行扶贫工作时,贫困群众的需求不是靠大量的资料填写、文件留档就能解决的,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也不是靠大量拍照、座谈记录就能改变的。相反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的是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因此,痕迹管理不能变成“痕迹主义”,扶贫攻坚不能变成“痕迹攻坚”。我们在看痕迹的同时更要查实效、问实绩。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复杂多变,适当的“留痕”不仅可以使工作有条不紊得进行,而且对日后总结工作经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过度的“留痕”俨然已经成为基层工作建设的堵路石。身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在基层工作中避免这种“痕迹主义”作风,做到讲实干、重落实、有成效。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蕴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