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日前,我省2017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及39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已在省政府网站公开。审计结果表明,2017年全省省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收支管理总体较为规范,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加强管理规范的问题,如个别市县区存在扶贫资金留存一年以上未安排使用现象。在全省全力推进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及时予以解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扶贫资金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关系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到扶贫项目的推进和成效,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进步伐。谈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李希书记明确要求要完善资金管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习近平扶贫思想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在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上下功夫,使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可见,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是全面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要求。扶贫资金留存一年以上未安排使用,如此长时间“趴账”看似避免了浪费,却同样偏离了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梳理近年全国各地发现的扶贫资金“趴账”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多,在源头上限制了财政资金整合,导致基层“难作为”;二是一些现行制度规章与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要求没有及时衔接,基层在使用资金时遭遇“刚性要求”;三是部分基层单位“因噎废食”,不能主动作为。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总攻阶段,对审计发现的扶贫资金“趴账”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助力脱贫攻坚。
盘活“趴账”的扶贫资金,确保其高效安全使用,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近年来,针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以及加快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进度、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办法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对部分扶贫资金“趴账”所暴露的问题,要着眼于兼顾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率,探索建立扶贫资金使用、统筹、监督既分工又协作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着力从顶层设计突破,及时整合类似和功能相近的扶贫资金,避免“上面没政策,下面不敢执行”的尴尬;要在资金管理上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统筹自主权,鼓励在资金统筹使用中进行制度创新;要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力度,通过形成多方位、多层面的监督机制,防范扶贫资金被挪用、滥用的风险。
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使用,还必须加强检查监督。一方面,要盯住钱。在明晰责任主体、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同时,突出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督,通过定期的监测统计报告和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确保扶贫资金按规定、规划分配使用,“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加强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绩效目标的事前审核、项目实施的事中绩效督查和项目效果的事后评价等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盯住人。要加强对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督导,健全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以各种借口推诿、阻碍盘活统筹资金的要严肃追责,解决好扶贫资金“趴账”背后的作风问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基层主动创新作为,让扶贫资金精准地流动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