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高分技巧:习近平同志用典
在面试过程中,如果能巧妙、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能够为你的答案增色不少,因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广大考生准备了一些习近平用典中可以用在面试中的语句供大家复习参考:一、敬民篇
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解读:
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镜子不会说谎,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美丑。同样不会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话语。政策合乎实际、民众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反之,民众也不会粉饰。即使能用一些手段“防民之口”,人民依然会用“道路以目”的方式表达抗议。同样,民众最了解政策的好坏。对干部来说,这是警醒,更是鞭策——自己说好不算好,民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解读:
这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诗,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一个人当官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着基础性的意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许多困惑,比如抱怨待遇低、埋怨进步慢等等就可能迎刃而解。权力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公共性。如果想着一己之私,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如去干别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为官发财应两道,就是这个意思。
二、为政篇
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读: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解读:
《贞观政要》是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些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对后世有很大的启示及借鉴意义。唐太宗分析了隋炀帝灭亡的原因。他对侍臣说,当年隋炀帝刚平定京师时,宫中美女、珍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但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老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表示要引以为戒,并用打比方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并提出:“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由此我们知道,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受到了老子“清净无为”、“修身治国”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借鉴了老子治国之道,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才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贞观之治的新局面。
三、立德篇
1.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解读:
第一,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洁,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为政以廉的劝诫。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把“欲而不贪”作为为政的必备条件。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其中的“清”,指的就是清廉,即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这些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今天读来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胸襟,是接受新事物、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
四、法治篇
1.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解读: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他领导了我国历史上震动一时的“熙宁变法”。针对北宋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王安石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明确的“法度”。王安石不仅强调立法,而且强调立“善法”;而要使法“善”,朝廷就必须实行改革。
在《周公》一文中,王安石借评价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周公提出自己的政见:“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里所说的“国”,是指周朝时的诸侯国,为“天下”的一部分。他认为,如果一个有道明君来治理天下,那么就会订立一部好的法律颁行天下,使人人都知道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周公辅政应将广设学校之法推行天下,以培养人才。如果不知道用学校来培养人才,而仅凭自己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来招贤纳士,那么不仅精力不够,而且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善法”之说源自春秋时期的管子。《管子·任法》称:“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两人都强调了“善法”的重要性,而各有侧重。但不论管子的“守善法”,还是 王安石的“立善法”,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公教育专家预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