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7-3 21:29:58

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三)

相关链接>>>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46~50题。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就是对一些文物数字图像中所缺失、损坏的部分,应用现有的图像信息,根据一定的修复原则进行还原修复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修复后的数字图像无限接近原视图。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受到很多历史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土的文物和存放时间长的文图表面会有很多的缺失破损情况,如裂缝、咬色、生锈、霉变等,这使得文物信息大量缺失,对文物欣赏及研究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文物修复过程中,一般是修复工作者通过对文物补色、刷洗等方法进行简单修复;即使在当今的文物修复中,依然主要由具有想象力的修复专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稍有大意,存留下来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因此风险性极高。同时,不同的文物专家通常对文物修复会有不同的主张,分歧意见难以统一。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修复技术,对需要修复的文物及数字图像进行仔细评估,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及微积分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再用图像已知区域信息对缺失区域进行评估,这样便可更好地对数字图像进行虚拟修复,更加方便快速地提出修复方案,大大缩短文物修复的工作周期,有效预防手工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伤害,同时避免人工修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修复文物的缺失信息,使文物重现原貌。
在文物虚拟修复实验中,对任何情况的信息缺失的修复,均需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如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唐昭陵六骏中的“清骓”石雕,就采用了基于变分PDE的修复模型进行了原型修复,对图像中的裂痕进行了严密合理的计算估计,并根据所得周围像素的数值对裂隙处的像素进行了填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缝隙中缺失的相关信息,使修复效果较为连续自然。
另外,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果通过已知信息不能对文物缺失部分进行判断,并且查阅不到相关资料证明其缺失情况,则不能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对文物进行修复。在文物虚拟修复时,一定要给计算机发出相应指令,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标记出图像中可以进行虚拟修复的位置,对不能判断的部分则不能进行标记,否则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修复。
46.第三段中所说的“上述问题”包括( )
①修复专家短缺
②传统修复方法风险大
③修复专家各执己见
④修复工作要求专家经验丰富
⑤要求文物有较好的修复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7.“清骓”石雕的例子,意在说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 )
A.具有独特优势
B.可能存在的问题
C.应遵循的原则
D.如何填补缺失信息
48.根据文意,可以推知( )
A.数字虚拟技术有助于避免文物在出土时受损
B.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出文物无法修复的部分
C.只有具有鉴赏和研究价值的出土文物值得修复
D.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已在文物修复中占主导地位
49.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关键词的是( )
A.数字图像 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
B.出土文物 文物修复 人工智能
C.数字技术 虚拟修复 文物鉴赏
D.文物保护 考古研究 技术革命
50.本文主要强调了( )
A.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已经没落
B.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
C.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大有作为
D.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不可替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