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的运用
即便掌握了简便的解题技巧也远远的不够,掌握解题技巧并不代表这些技巧都能和自己遇到的每道题都对得上号,也可能出现在做某道题中使用所知的简便方法用去的时间远远超过考生使用一般方法得到结果所用的时间。其实,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运用什么方法,该怎么运用,才是考生重点考虑的方面。那么今天带着大家一起去思考下面一道题目,来具体介绍各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09年国考47题)
A. 8 B. 10 C. 12 D. 15
答案:D
解析:
解法1:首先,利用运用列方程的思想进行解答。设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x次这项培训,由题干可知,乙教室举办了(27-x)次培训,那么可以列出方程式:10×5x+9×5×﹙27-x﹚=1290,从而求出x=15,答案选择D项。
解法2:其次,利用处理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方法进行解答。假设把两个教室共举办培训的27次都看成在甲教室培训
,那么培训人员人次为27×10×5=1350,然而实际当月培训1290人次,多出1350-1290=60人次,这多出的人次是不仅在甲教室培训,乙教室当中也有人培训,而这个差值便是在甲教室里培训比在乙教室培训多出的人数。甲5×10-乙5×9=5人次,多出的60÷5=12场,便是在乙教室中培训的场次数。答案求甲培训的场次数应为27-12=15场,所以答案选择D项。
当然,此方法也可以反向求解:假设都是在乙教室中培训,所以也可以先得到相应的培训人次为27×9×5=1215人次,差值是1290-1215=75人次,少75÷5=15场,便是甲教室中的培训的场次。答案也是选择D项。
解法3:当然,还可以利用奇偶性方法进行解答。由题干可知,甲教室的座位共有10×5=50个,座位数是偶数,乙教室的座位共有9×5=45个,座位数是奇数。而共培训的人次为偶数个,那么根据奇偶性原则,乙教室的个数只有为偶数才能符合要求,而两教室共举办培训27次,是个奇数,再根据奇偶性原则甲教室的当月的培训次数应该为奇数,在选项中只有D项是奇数,所以答案为D。
解法4:代入排除法是国考测验中常用的方法。此题依然适用,依次代入A、B、C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要求,所以答案选择D项。
总结:
(一)一般方法需要掌握;
(二)数论基础需要加强练习;
(三)特殊解法需要了解并能运用;
(四)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勿盲目追求简便;
(五)猜证结合是选择解答的利器(但仍需慎用)
数学理论基础是“走”,技巧是“跑”,在学会走的基础上,才能跑。考生还是需要系统化的学习,才是国考取得高分的根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