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6-21 21:52:11

申论热点:净化网络语言

|背景链接*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语言使用生态,在“两微一端”、网络论坛等媒介中,新潮网络词汇随处可见。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犀利传神、精确达意,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应看到,网络语言存在泥沙俱下问题,低俗浮夸语言屡见不鲜。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表明观点]
网络语言通常都想追求一种个性化表达,其使用主体大多是青少年网民。为了表达自我、彰显个性,他们往往打破规矩说话、不按套路书写,追求新奇和吸引眼球的效果。但是由于网络语言传播力强,不规范甚至低俗的网络语言会对语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观点分析]
特性
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
一是情绪化表达。一些网络语言片面追求情感宣泄,比较喜欢使用夸张、矫情的字眼。
二是感觉至上。一些网络语言不讲究正确、精准、严谨,一切跟着感觉走,只要好玩、有趣就行,是否符合语言规则已不重要,数字、字母、表情符号、拼音、外文等都可以杂糅在一起。
三是“无厘头”恶搞。一些网络语言并不追求有意义的表达,而是习惯于“无厘头”恶搞,有意无意地消解意义。
四是戏谑性。一些网络语言倾向于调侃、戏谑,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影响]
一是导致“看不懂”。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语言所承担的正常沟通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中老年网民往往看不懂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语言,抓不住准确的语义和话语背后的情感色彩
二是导致“不会说”。一些青少年网民用外文字符、谐音字、数字随意替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如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语言的正确表达。
三是导致“听不进”。语言能够塑造思维。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价值风向标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低俗网络语言会销蚀社会正能量,导致对青少年网民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甚至会降低青少年对汉语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参考对策]
一是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重点对教育、新闻、出版、互联网有关行业中汉语使用情况进行规范约束。有关部门要对汉语非规范使用现象采取纠正措施。
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汉语规范化教育。开展网络用语辨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违反汉语规则的行为,清楚语言文字使用的“对错美丑”。学校可以组织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汉语、正确规范使用汉语。
三是建立网络语言使用传播监管机制。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重点对视频弹幕、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网络应用中的语言输入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媒体要增强语言把关意识,对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嘉宾等明确提出规范用语要求。
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和具体的活动感悟,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庸俗的网络语言。比如,可以开设以汉语传播推广为内容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弘扬汉语言文化之美。
资料来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净化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