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乐见传统诗词成文化新潮
|背景链接*当前,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一文化潮流中,青少年逐渐成为主力,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综合分析]
传统文化复兴、传统诗词创作兴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加入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充分的说明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他们学习创作旧体诗词,自然会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将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古典诗词乃至传统文化;他们创作的旧体诗词将来又会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生生不息。
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归功于作为审美文化代表的诗词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其次得益于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潮流和大众需要,将传统文化推到大众面前;再次,得益于主流媒体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动,尤其是媒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活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诗词基因。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朝气蓬勃的象征,他们成为古诗词学习和创作主体,说明古典诗词符合新世纪文化发展潮流,是新时代的“潮”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诗词创作所面临的窘境,诗词的影响力在下降,喜爱诗词的人在减少,诗词的群众基础,尤其青少年队伍在萎缩,刊载诗词的纯文学刊物生存困难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功利,追求功成名就及财富成为普遍现象,许多人难有时间也无雅兴,静下心来去创作和欣赏“风花雪月”的诗词。另一方面是中小学教育对诗词的淡化,譬如多年来,无论是传统律诗还是现代诗歌,真正能走入高考作文的非常罕见,许多省份高考语文试卷都把诗歌排除在外。
[参考对策]
教育育人,文化养人。繁荣诗词创作需要从青少年抓起,首先要积极营造爱诗、写诗、咏诗、品诗、评诗的社会氛围,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更显得必要,如《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活动应制度化、常态化,以促进公众对诗歌的喜爱,尤其是吸引中小学生参与。
其次要增加传统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权重,还应将古诗词列入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自觉提高自身诗词修养,在诗词文化潮流中“传道授业解惑”,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最后,应通过政府扶持,大力发展、繁荣诗词等纯文学书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