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8-4-11 22:32:27

公考行测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解题技巧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
公务员行测考试必然性推理部分中的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可能单独考察,也可能与假言命题结合在一起考察。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主要用于解决问法为“由此可以推出”这类题型,题干叙述过程中出现相容选言命题的常见关联词。作为必然性推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分知识。
1、明确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的规则要点:当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其中一个支命题,另一个支命题必然为真。要正确理解该规则要点,并通过多次做题熟练运用该理论。
【例1】若“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李宁没考上北大,那么下面哪项判断为真?
A、 王路考上了北大
B、 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C、 两人都没考上
D、 不能确定
【中公解析】:A项。题干论述出现标志关联词“或”,且否定了相容选言命题中的一个支命题,因此可考虑应用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根据“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第二个条件否定了“李宁能考上北大”这一支命题,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因此本题选择A项。
2、综合型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将每一个命题进行标准形式的转化,然后依据不同形式命题不同的推理规则解决问题。
【例2】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那么蔬菜的供应将大幅增加;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如果蔬菜供应大幅增加,那么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而事实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
由此可见:
A、 农民增收了
B、 社会福利增加了
C、民众的消费心理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D、民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了
【中公解析】:C项。本题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相结合的题目,难度较大。第一个条件可写成标准形式: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蔬菜供应增加;第二个条件为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蔬菜供应大幅增加→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没有保障;第三个条件:蔬菜供应大幅增加→农民增收或社会福利增加;除此之外还有第四个独立条件“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保障”,可利用第四个条件带入第二个条件根据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且蔬菜供应未大幅增加”,再根据得出的结论结合第一个条件,利用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得出“国民生产总值未提高或民众消费心理未发生变化”为真;根据得出的两个结论及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为真否定了“国民生产总值未提高货民众消费心理未发生变化”中一支命题,则另外一个支命题“民众消费心理未发生变化”为真,因此本题选择C项。
相关推荐:常识判断高分技巧|言语理解高分技巧|判断推理高分技巧|资料分析高分技巧|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行测分值分布|行测视频精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考行测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则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