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发表于 2016-6-23 11:29:26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题型拓展训练:片段阅读(1)

1.北京路面上几乎无处不在的隔离墩、铁栅栏,及“无缝衔接”的监视器,与只要监视不到就形同虚设的红绿灯、斑马线,已经足以证明交通管理在中国是一个多么独特而艰难的任务。因此,与其他领域的不良现象不同,交通乱象既不能归咎于腐败贪官,也很难完全归咎于交管部门的不作为,更没有理由变成行人与司机之间的互相指责。交通秩序是一个人人参与的现代秩序,对于交通乱象的形成,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无可推脱的责任。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交通管理在中国是一项非常独特而艰难的工作  
B.交通乱象与其他领域的不良现象不同  
C.交通秩序是一个人人参与的现代秩序  
D.交通乱象的形成,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责任
2. 过去人们认为哲学的最高任务就是把客观存在当作独立于作为主体的人以外的东西,通过人的认识,掌握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以征服客体、利用客体,达到“主客的对立统一”。哲学于是被界定为追求普遍规律或“最”普遍规律的学问。哲学需要讲普遍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人之一生,在找到了事物的最普遍规律以后,还有一个如何对待最普遍规律的问题,那就是人生态度问题,亦即人生的境界问题,这才是哲学应当探索的最高任务。所以哲学的含义应该超越旧有的界定。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哲学要对人生各种活动做理性的、深层的反思  
B.哲学应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C.哲学反思的对象是人生,其本质不可与人生分离  
D.哲学的含义应体现对人生态度的关注
3. 森林与水血脉相依,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据专家研究,森林对降雨有着重新分配的作用,25%的降雨量可为植被蓄存吸收。一般认为,5万亩的林木就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
A.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B.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C.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D.水与森林的依存关系
4.. 人类拥有一切力量和弱点,拥有一切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感情。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医学家和法律专家以及一切能够监督、评估新技术对人的影响的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人类既拥有力量又拥有感情和弱点
B.人类不断取得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
C.人类必须重视技术突破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新的技术突破必然伴随被广泛地质疑
5. 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到底哪个重要?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唯环境影响决定论者预言,一对双胞胎婴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特征上,前两者之间决不会比后两者之间有更多的类似。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唯遗传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的结论是( )。
A.为了确定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唯一决定作用,但实际上起最重要的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双胞胎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
6.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法则,“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国首先把“道德”两字连用成一词的是战国时荀况的《劝学》篇。他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人们学了“礼”,按“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 )。
A.道德的内涵   B.道德的起源
C.道德的境界   D.道德的范畴
7. 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西方模式也是一路走来,并最终成为强势模式的,这很像学外语,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只有英语好,那么你就永远是学生,能永远可以说你哪些地方不对,甚至打个不及格,现在中国崛起了,中文也自然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强势语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学习我的语言,尽量达到我的母语水平,好戏在后头。
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想要表明的态度是:
A.中文将成为强势语言,值得自豪
B.中国模式正在超越西方模式
C. 中国模式将最终成为强势模式
D.平视西方模式,中国应更自信
8.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这段文字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是:
A.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
B. 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
C. 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D. 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gwythree 发表于 2016-6-23 12:24:59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题型拓展训练:短文阅读(1)答案解析
1.【答案】D。【中公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介绍中国交通问题的特殊现状及其与其他领域不良现象的区别,说明中国交通乱象的形成不能归咎于某一群体,而是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责任。D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2.【答案】B。【中公解析】作者在肯定“哲学需要讲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指出哲学应当把探索人生的境界当作最高任务,再进一步得出结论——“哲学的含义应该超越旧有的界定”,也即哲学当为提高人生境界之学。故B为正确答案。
3.【答案】A。【中公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其中原因之一是森林可以涵养水源。D是干扰项,“水与森林的依存关系”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水对森林的依存关系;二是森林对水的依存关系。而本段文字只讲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所以D项不是本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故正确答案是A。
4.【答案】C。【中公解析】本段主要意思在后面部分,“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总结这句话的意思即:“我”希望新的技术突破都伴随被广泛地质疑。D提到必然受到质疑,与原文不符。A、B并非文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5.【答案】C。【中公解析】既然实际的统计数据对两种观点都不支持,那么只能说明两者同时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故C正确。A显然不对,既然两种观点都不支持,那说明两种极端观点都是错误的;B属主观判断,无法确定两者中哪个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D也是主观判断,不能说双胞胎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它本身得到的结论并无自相矛盾。
6.【答案】A。【中公解析】作者先解释了“道”的意思,然后又解释了“德”的意思,最后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解释,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阐述“道德的内涵”,即答案A。
7.【答案】C。【中公解析】该文段为总结结构,第一句是作者的观点,下面是对现观点的进一步阐述,由文段中“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可知吗,中国模式将成为强势模式是作者的态度,故选择C。
8.【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重点在于说明“创业精神”。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教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题型拓展训练:片段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