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西公务员申论热点:监管雷达不能放过机关灶
有媒体近日报道多地机关单位食堂陈设奢华,这些场所可能成为大吃大喝等现象的隐蔽窝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常规的反四风明察暗访中,已经覆盖到了包括街道办在内的机关单位食堂,有没有超标准大吃大喝等都是检查的主要内容。(4月20日《北京青年报》)为解决“四风”问题,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大吃大喝问题也得到遏制。然而,一些人的口腹之欲、享乐之欲有所抬头,从私人会所到培训中心,再到机关食堂,“舌尖上的****”不断“转战”,也越来越隐蔽。
“机关灶”之所以会沦为“四风”的“遮羞布”,首先是因为作风问题的顽固性。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部分地方的干部出现了“压力递减”、作风漂浮,上边抓得紧,公款吃喝、奢侈消费等违纪违规现象就“低头”,上边抓得松,就死灰复燃、涛声依旧。因此,“舌尖上的浪费”才呈现出“抓一抓松一松,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其次,与一些地方的公务接待压力大有关。此前规定公务接待不允许铺张浪费,很多地方都把公务接待安排到了机关食堂。但是,有些地方的“四菜一汤”却走了样,标准进行了“上调”。在这种“需求”下,机关食堂就变成了公务接待的新场所,成了“别有洞天”的安乐窝。此外,更重要的是,机关食堂属于监管的“盲区”。机关食堂属于单位内部的后勤部门,本职工作是为机关干部提供就餐服务,其消费标准、财物审计等方面都存在监管的缺口,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舌尖上的****”就会“乘虚而入”,搞“表面低调、暗度陈仓”的把戏。
可见,要想遏制住“食堂里的四风”就必须扩大监管“雷达”的搜索范围,对公务接待、公款消费形成常态化的监管。一是要严查公务接待,例如,可以推行“实名制”,参与公务接待的“主客”双方都必须如实在公务接待单上签名,一次来限制公务接待“超标”。二是要管住机关的“钱袋子”,严格界定公款的使用范围、对象、费用标准等各项内容。即便是用于后勤消费也必须要做到账目明、责任清,谁经手、谁支出、怎么用,都要一笔笔地记录在案并接受审计和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让“四风”变种在监管的“雷达”下现出原形,让“机关灶”回归服务职工的本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