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发表于 2016-6-23 11:23:30

201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系列之贯彻执行类试题

    系列助考活动    笔试备考专题

2011年浙江省考的最大特点就是加入新题型——贯彻执行类试题。尽管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这类题目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近几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是第一次出现。要想准确而快速的解答,轻松驾驭贯彻执行类试题,就要明确浙江省近些年来申论真题的命题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掌握贯彻执行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中公教育专家将结合历年国家申论考试贯彻执行类真题的特点,以及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2011年题目为大家提供行之有效的备考建议,帮助考生顺利备考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
一、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贯彻执行类题型分析
纵观历年来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情况,贯彻执行题属于新题型,在2001年至2010年的浙江省考中均未涉及。作为省级公务员选拔考试,浙江有其自身的命题特点,即紧贴浙江省情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贯彻执行类试题主要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
(一)定义
贯彻执行类试题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中所包含的工作目标与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据给定资料以及设定题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及时有效地完成题目限定任务的试题。
(二)能力要求
贯彻执行类试题主要涉及考试大纲中的贯彻执行能力,尽管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没有就此能力做详细规定,但是依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要求,我们可以了解到贯彻执行能力是指: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三)趋势分析



从上表可知,近两年来贯彻执行类试题在国考地市级与浙江省考中均有所涉及,并且作答字数较多,分值较大。从这一趋势上看,2012年浙江省考申论在命题中仍有可能延续2011年的命题特点,在考试中对此类题目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可轻视对这类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做到全面备考。
二、备考建议
(一)贯彻执行能力类试题的总体要求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
2.遵循依法行政原则
3.结合客观实际
4.及时有效完成任务
(二)基本要求
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类型题都有必需的要求与原则所在,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答的身份要求,二是作答的内容要求。
1.身份要求
贯彻执行类试题作答时需要注意的身份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身份定位,二是执行相对方的身份定位。
【示例一】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示例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中公分析】示例一的题目将考生设定为“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执行的相对方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居民。示例二的题目将考生设定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执行的相对方应当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
不同的自身定位决定了不同的权责,不同的相对方则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2.内容要求
贯彻执行类试题要求提纲挈领地进行陈述。提纲挈领,简单来讲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政策文件或相关精神的简要概述,二是内容覆盖要全面。
简言之,“提纲挈领”,就是要抓重点、说关键,要浓缩,不展开。
【示例一】加大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近海陆源污染物排放。
【示例二】一是加大资金和建设投入。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海洋污染处理问题,完善我市渔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海洋渔业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高度重视海洋污染的预防与治理,严格控制近海陆源污染物排放。
【中公分析】示例一和示例二都提出了对“加大投入”这一项近海水域污染整治的措施,但是可以明显看出示例一语言精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凸显了“提纲挈领”的特点;而示例二论述充分,对策全面,结构完整,可以作为对策题中的单条对策使用。
   
   

gwyfour 发表于 2016-6-23 12:07:18


(三)备考策略
1.养成定期定量阅读的习惯
贯彻执行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常识,临时抱佛脚和在临考之前读几篇文章是不可取的。考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阅读上广度上,中 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需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份计划,定期读文章或者申论材料,保证能够按照一定的频率坚持住。其次,在阅读的深度上,即读文章和材料的时候不是机械的阅读,是结合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来挖掘文章的深度,从而达到精读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身份定位以及题目要求等方面。
2.学会阅读和使用材料
首先考生在拿到试卷后要先看下给定资料的数量和分布,在具体阅读时以防遗漏。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去阅读材料,对于题目的要求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做到有的放矢。再次是注意段落的首尾句,材料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边读边标记,把和题目相关的内容标出,以便整理答案时能够迅速的对材料进行定位。
3.具体作答方法步骤
举例:
2011•浙江省•第二题
某市将召开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做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7~8,为领导拟一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解答】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范围。
本题要求阅读给定资料7~8,为某领导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要性的主题发言草拟一份发言要点,这里要注意“必要性”三个字,也就是分析“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另外,要求中还提到“要有一定高度”,因此作答角度可较为宏观,体现一定的战略性、全局性。
第二步,细读给定材料,联系材料主题以及题意梳理答题要点。
资料7介绍了西欧和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情况,暗含着我国在发展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由此可推出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通过两个事例来说明民众由于对未来缺乏信心,习惯于把工资储存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由此看出,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还有助于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资料8通过对比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比例,凸显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但也提到我国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逐渐重视起来。以及在“十二五”规划中,“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体现出各地政府对社会保障、人民幸福的重视。
第三步,依据题目字数要求,充实要点,组织答案。
作答时可结合具体的材料内容书写,仅包含发言要点即可,不必写成发言稿的格式。可以按照“本市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未来如何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路组织答案。注意字数不要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进行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建设;随着社会保险法草案的通过,在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比例和覆盖范围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我市的经济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民众提供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能够缓解社会矛盾,降低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比较稳定、民众普遍较为富裕的良好局面。
二、有利于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我市目前存在下岗老工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解决居民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提升民众对未来的生活信心。
三、有利于解决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率,从而通过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苦差事”。我市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比例,淡化经济指标,重视人民满意和幸福,使经济增长由“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变,最终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中公教育”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201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策略
历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分析:呈现三大特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系列之贯彻执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