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1-30 20:22:34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犯罪主观方面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2017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犯罪主观方面》,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知识点概述】
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一个犯罪所需同时符合的条件。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目前采用的仍是四要件说,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以及犯罪客观方面。该部分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客”,尤其是犯罪主观方面。比较常见的题型是,通过案例来考察犯罪主体的主观心理态度。由于案例千变万化,该部分也成为考生的易错知识点。
【知识点详解】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主要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种基本形式。
二、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而言,即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也了解到该行为会产生何种危害结果,并积极追求该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简而言之,即行为人“明知故犯”。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或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该结果而最终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何为“放任”?即不管不顾,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行为人在追求A结果的过程中知道可能会发生B危害结果,但为了达到A目的,对于B危害结果的产生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
三、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而言,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应该想到该行为会产生何种危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提前想到。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还是导致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而言,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已经想到该行为可能会产生何种后果,但行为人认为依其经验和技术等可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最终还是造成损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做题技巧梳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此类题的过程中,大部分考生会“凭感觉”选择答案。但用凭感觉做题完全是“听天由命”,正确率较低。做此类题,要仔细分析案例中关键信息,可以选择依照案例材料套用如下公式:
直接故意=明知+希望;
间接故意=明知+放任;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疏忽大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轻信避免。
在此类题目中:1.判断案例中的行为人对结果发生有没有“明知”。如果有的话,将选项缩小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中。再去判断,他对于明知的结果是“希望”还“无所谓”。
2.如果行为人没有“明知”,将选项缩小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再去判断行为人是疏忽大意还是轻信避免。
3.在做题过程中,很多考生无法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他们的区别在于:在间接故意当中,行为人对于结果发生的态度是放任的,无所谓的。而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是持否认态度。即行为人也不愿看到结果的发生。同时,如果出题人想让各位选择“过于自信的过失”的选项,一般题目的表述暗示性会比较明显。如甲自恃车技高超,不听他人劝阻,在高速超速驾驶之类的字眼。
【例1】福来意图杀死吴某,打算在吴某的茶壶里下毒。在下毒时,福来想到吴某的妻子周某也有可能喝下茶水。但福来想到没有退路了,便狠心在壶里下毒。后吴某和周某因喝下茶水而毒发身亡。请问福来对吴某和周某的主观心理态度分别是( )?
A.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C.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解析:福来明知吴某喝下毒药会死,并且他希望吴某喝下。故福来对吴某的主观心理态度为直接故意。福来为了追求杀死吴某的结果,放人了周某也可能会死亡的结果。即福来对吴某的死亡是无所谓的态度。故福来对周某的主观心理态度为间接故意。故本题答案为B。
【例2】甲和乙为木材搬运工。一日,二人在搬运木材休息时,甲对乙说:“不知这批木材能否点燃?”乙说:“我也不知道,让我试一试。”于是,乙点燃木材,继而使周围房屋大面积燃烧。请问乙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C。解析:从题目可知,甲和乙对于木材能否点不是“明知”态度,并且二人对于该危害结果持否认态度。故可以排除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从乙的表述“我也不知道,让我试一试”中可知,乙不知道木材可以点燃,但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对此应该有相应认识。乙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导致火灾发生。故乙的主观心理态度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值得注意的是,在做题中很多考生表示,怎么可能有人不知木材能点燃呢?但注意材料中的乙确实不知。所以也提醒各位考生切忌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做题,而是紧密结合案例材料选出正确选项。故本题答案为C。
更多法律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犯罪主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