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1-27 20:29:28

中学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一知识点是教师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中公教师今天特为大家总结了这一考点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练习题进行巩固,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六大板块示意图
       

注意: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形

注意: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新西兰南北二岛为消亡边界,冰岛为生长边界。(大西洋S形海岭上)
(二)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
1.褶皱和断层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例题】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Ⅰ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Ⅱ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质构造的岩层形态,意在考查考生对地质构造的理解程度。①处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②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③处的岩层不连续且发生了明显的错位,为断层。故选C。
2.与图Ⅱ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坡度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结合生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上坡时,自行车的速度慢、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短,即图中GPS记录的点间距就小;据图可知,甲附近存在一下坡、乙附近存在一上坡,故其剖面对应d图。故选D。
更多地理备考资料,请查看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时政热点”即可查看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学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