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1-22 18:01:29

四川省考公共基础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大汇总(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章 农业农村政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在这个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和目标,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讨论时,再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这次会议之后,党的好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文件都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可是困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彼时的新农村建设只是表达了新中国的一种愿望和努力的方向,没有列入党和国家的具体工作日程。
2005年10月,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中共在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情况下,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所确定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4.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生产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二)生活宽裕
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三)乡风文明
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gwytwo 发表于 2017-11-22 19:12:55


(四)村容整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五)管理民主
深化农村改革,创建农村体制和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全面维护农民利益的体现。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一)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来稳固农民的收入。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来增加农民收入。
(二)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
(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gwytwo 发表于 2017-11-22 19:33:06


(四)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新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证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2.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要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是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对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疾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在养老保障方面,可以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五)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新农村建设也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指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尊重自然规律,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国家应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的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gwyfive 发表于 2017-11-22 19:43:47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困难与问题
我国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业依然是一个薄弱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薄弱
2.财政投入不足
3.农民增收难度大
4.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5.农村债务化解难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将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城市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动员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实行并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应当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占地,坚决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农民监督;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五)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六)规范农村债务及税费制度
各地要对乡村债务进行清理核实,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考公共基础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大汇总(第一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