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技巧:用好材料论证观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我们通过“题干点睛”和“材料致胜”的方法基本能够确定文章的总分论点,然而用什么作为论据,如何论证观点就成了考生的一大难题。我们都听过“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的确,恰当举例,通过例子来证明观点,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细分析。在申论考试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场内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准选取材料案例作为论据,是论证观点的最佳捷径。
一、了解概念点
1. 例证法:运用事例作为论据,叙议结合,以此证明分论点成立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
2.例子来源:材料之内;材料之外;其中材料之内最好选择,材料之外需要平时积累。
3.选取数量:精选一个,挑选出来最典型的一个;粗选多个,即可以筛选多个罗列使用;
4.例子标准:“典型”,即选取有效信息最多的一个; “有效”,即选取与分论点最紧扣的一个。
二、方法步骤
确定好文章的分论点,我们就可以用例证法论证观点了。那么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论证观点呢?我们应该带着一下的问题去构思申论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筛选例子之后应该怎么加工?
3.如何将写好的例子和观点建立联系,论证观点?
4.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得出以下方法步骤:
1.紧扣分论点精选一个或粗选多个;
2.对案例进行加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几要素进行加工。
3.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
【举例】 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步骤详解】
1. 阅读材料,经过比较,我们筛选出国务院颁布“限塑令”这一案例,作为论据。
2. 对该案例进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袭材料。
主体:国务院
处境:白色污染(可省略)
做法:颁布“限塑令”,细化制度规定(规定塑料袋使用规格、有偿使用制度等)
处境:引发公民争议 ,群众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场作用相结合。政府:1.严格执行;2.宣传教育引导;
市场:对塑料袋进行价格调节
结果:平息争议,促进公民理性思考,增强环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国务院颁布“限塑令”,并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3.适当分析,论证观点。(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
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冲动盲从,狭隘任性,走极端,不是“理性”;冷静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决问题,是“理性”。“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崇尚科学精神的表现。(过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维护公共管理秩序;没理性,则会盲从,莽撞,危害社会和谐稳定。(意义分析等)我国就出台过一些促进公民养成理性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针对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限塑令”,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平息了争议,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