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1-1 16:40:35

2018山西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10月13日)

1.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欲求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欲求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儿童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标准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的本真需求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
    B.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C.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D.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
    2.国有企业之所以需要改革,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它的产权属于国家,从而产生了国企经营非人格化的矛盾。后果是,企业管理者不必对企业负责。企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在改革中,国企开始面向市场,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其它充分的自主权,但这又导致一些国企高管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使国企成为某些人假公济私的腐败通道。而通过股份化改革吸收的公众资本由于力量微薄,根本不可能对此起到制衡作用。显然,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以后。如果国有企业的这种内部人控制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它的效果也只能是有限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经营非人格化导致国企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B.混合所有制模式能有效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C.公众资本力量是无法制衡国企内部人控制机制的
    D.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3.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被爱不是接受,被爱才是给予。没有被接受,就不是爱,不管你付出多少。许多人都单纯地、片面地认为,爱就是给予,只要真心付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证明了——其实这是错的。真正的爱,必须被接受,否则就只能算是示好,想获得青睐的举动。如果给予就是爱,岂不天下大乱,岂不人人假爱之名,妄行强迫威逼之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爱是被接受
    B.爱的价值
    C.爱是被爱
    D.爱是接受
    4.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5.秦汉四百年间,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则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与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加政治一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治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
    B.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C.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D.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统整合
    答案解析见下页
   

gwytwo 发表于 2017-11-1 16:48:21


    1.C
    【解析】根据文段尾句的表述“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的自尊者对外界的评价往往过于在意,对应C项。根据首句内容“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自尊,而非自我本真的需要”,可知A项错误。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其成长不利”在文段中没有提到,作者并未对父母制定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价,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C
    【解析】文段开头指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后果,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揭示重点,并用“这”对前文进行总结。指出在国企改革中会导致强化内部人控制,而公众资本无法对此进行制衡,尾句进行反面论证,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
    A项对应文段前两句话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B项和D项的主题词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出现在尾句中,非重点,文段的主题词是“内部人控制机制”模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A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选择题。关注文段重点围绕的话题开展。
    文段首先引入话题——爱的价值是有“被爱的方式”来决定的。接着陈述观点: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紧接着具体论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爱”即“被接受”的爱才是真爱,故文段主题是“爱是被接受”。
    故正确答案为A。
     
    4.C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开篇从汪曾祺的角度论述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结尾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引领总句即为中心句,强调“语文教育”与“诗歌”的联系,结合选项C为同义替换,所以C项正确。
    A选项缺少关键概念“语文教育”。
    B选项表述不明确。
    D选项缺少关键概念“诗歌”。
    故正确答案为C。
    5.B
    【解析】本段文字前两句给出观点,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定势:政治和文化互相推动、存在互补,且指出这一定势影响了两千年中国历史。文段最后一句话具体介绍了影响的体现,故文段前两句话的观点是重点内容,即强调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B项论述符合中心。
    A项没有体现出秦汉文化这一主题词。C项“中国文化”偷换概念。D项是解释说明的一部分,不是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himantian.com/)祝您公考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山西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