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0-24 19:41:11

2018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周:常识判断模拟练习(10.24)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0月30日至11月8日进行报名,12月10日进行笔试,距离考试只剩1个多月的时间,备考时间有限,大家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本周是常识判断周,文都公考小编为大家呈上2018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周:常识判断模拟练习(10.24),为大家备考助一臂之力,同时文都公考小编祝大家考得好成绩!
    推荐阅读:
    2018年国家公务考试行测每日一练(10月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考试申论范文每日一篇(10月汇总)
       
          1.下列关于我国文化战略的发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
          2.近年来,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越来越多,“微博问政”已渐成新趋势,政府通过微博受公众质询,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社会主义法治是“治权之治”,微博问政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官员的监督
          B.微博问政体现了高效便民的原则
          C.微博问政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监督的有效法律手段
          D.微博问政有助于引导市民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3.以下句子里括号中的词在古代和现代含义相同的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B.(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C.(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D.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4.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还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
          A.资源消耗低 B.成长潜力大
          C.投入少,见效快 D.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
          5.民法中下列哪一情形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A.甲乙双方明知买卖走私文物的行为
          B.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的戒指赠与他人
          C.手机卖家误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当成550元的手机出售给顾客
          D.钱某是资深股民,在仔细研究了某网络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后,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买了该公司的股份5000股,但第二天该公司的股票却跌至每股5元
          参考答案及解析:更多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试题尽在文都公考!点击进入刷题
          1.『解析』D。①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②出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大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③出自十八大报告;④出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①④③,本题选D。
          2.『解析』C。“微博问政”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质询、罢免、诉讼等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督属于有效的法律手段,而微博问政并没有法律效力,显然不属于法律手段,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说法正确。
          3.『解析』C。A项中,“爷”古义为父亲,今义为祖父。B项中,“中心”古义为心里,今义为文章的主旨、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事物的重心等。D项中,“爪牙”古义为得力助手,今义为坏人的党羽。A、B、D三项中加点词均为古今异义。C项中,“夹岸”古今含义均为水流的两岸,当选。
          4.『解析』C。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因此,A、B、D三项正确。C项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5.『解析』C。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第1项、《合同法》第54条第1项的规定可知,因重大误解成立的民事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C项中手机卖家的行为属于重大误解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可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无效;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因此A、B两项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排除。D项钱某的行为是自愿承担市场风险的民事行为,不存在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排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周:常识判断模拟练习(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