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0-24 16:05:52

【2017年10月24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华图网校为您持续提供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习题,尽快进入备考状态。以下是:10月24日行测各类题型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24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1、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其他定义
    【解析】
    立体农业的关键要件有:(1)农作物;(2)复合群体;(3)时空上的充分利用。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玉米和大豆都是农作物,并且玉米在上,大豆在下,充分利用了它们的时空,属于立体农业;B项中的养鱼不符合关键词农作物复合群体,因此不属于立体农业;C项中只有水稻一种农作物,不存在复合群体,不符合(2);D项中,蜜蜂不属于农作物,不符合(1)。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2、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14年国家《行测》真题2014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
    第一步,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可知,一些学者将“谣言”偷换成了“自由”。“偷梁换柱”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偷换概念,契合“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
    第二步,验证A项。“过滤”原意指的是使流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分离出去,引申为对相关事物进行筛选,使之符合标准。由此可知,“过滤”一词更能体现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于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筛选清除,使得一些学者认为不利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实现。
    【释义】
    偷梁换柱、断章取义、混淆是非、以偏概全
    “偷梁换柱”是指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混淆是非”是指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以偏概全”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拓展】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的问题。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泛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3、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文段首句点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列举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事例来具体阐述湿地对于洪水的缓冲作用,并通过转折性引导词“可是”引出文段重点,即对湿地人为地破坏使湿地失去了对洪水的缓冲作用,带来巨大灾难。可见作者意在强调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所以D选项正确。 A、C选项错误,文段主要围绕“湿地”展开讨论,A、C项主体与文段不一致;B选项错误,占用湿地不是造成洪水的因素,只是使湿地失去了缓冲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D。

gwyfour 发表于 2017-10-24 16:43:11


    4、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中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的主旨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选项D中“诸多因素”是对主旨句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的压缩替换,“威胁”是对“濒危”的同义替换。故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纠错】
    A项中“新思路”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论述主体与文段不一致,没有提到“文化遗产”;C项属于在原文段主旨基础上的引申和呼吁,而并非基于原文段进行概括
    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经济学类
    【解析】
    价格垄断行为的关键要件包括:(1)相互串联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2)操纵市场调节价,以及引起一系列后果。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几家大型电视机生产企业相互串联,操纵市场价格,属于价格垄断行为;B项中,只有一个商场,并且该商场也不一定有市场支配地位,不符合(1),也就不属于价格垄断行为;C项中,该工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了市场价格,属于价格垄断行为;D项中,该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了市场价格,属于价格垄断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查看今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试题>>
查看更多2017年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10月24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