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省考申论真题范文:点燃“连接”的人性之光
【申论范文】点燃“连接”的人性之光
“没有人是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整体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如此。互联网超越时间空间,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大大的促进了交流、增进了服务。但同时超时空连接也让人产生“媒介依赖”,反而造成了人孤单、冷漠。
互联网时代可随时随地连接所有人,有了这些数量庞大、抽象的人,从此不再需要任何个别、具体、形象的人。身边人成为熟悉的陌生人,网上的人成为陌生的熟人,这无疑给人与社会关系带来新挑战。如何厘清连接界限、平衡连接关系、丰富连接内涵、化解连接困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受到挑战的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原来关系结构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多是基于地缘和血缘的强关系,这种关系很固定,人数也不多,互联网打破了这种平衡,让人可以超越固定时空建立关系,从而获得连接的解放和自由。连接对象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原来的强关系被逐步弱化,甚至家庭成员间都变得陌生冷漠,而新的关系往往看上去很庞大却非常不牢靠,看似很丰富实则很肤浅。连接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内容越来越苍白,网络上的很多关系大都停留在点赞之交,缺乏信任基础,更别说深度的精神交流。新关系往往简单扩大关系的面,消解了原有关系的深度和温度,又提供不了替代方案。所以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具体的人在海量的人中被吞噬,所有的人都被脸谱化抽象化,没有人再关心作为单数具体的现实的人,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冷漠是必然的。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言:我越是爱普遍的人,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
受到挑战的不仅有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社会的关系。互联网带来的更加方便快捷超越性的连接,为个人融入社会提供了很多路径,拉近了人与社会的距离。但同时连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从故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个人无需在依靠任何具体的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原有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被打破,在这种稳定关系基础上的规则秩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精神气质也被消解。每个人就如一个个独立而流动的原子,如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无家可归,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
这不禁让人困惑:科技是人性的吗?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互联网带来的连接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
迎接挑战前有必要认识挑战,首先需要弄清连接两个层次。连接首先是符号和文字的连接,这种连接是客观的、工具性的、价值中立的。很多连接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这样的连接冷漠、呆板、肤浅、缺乏人性。与客观信息连接相对的是有个性、有灵魂、活生生的人的连接。这种连接包含了道德规范、价值导向、人文关怀和人生信仰。我们有必要适当减少连接对象、丰富连接内涵、挖掘连接深度,让连接提升人的道德,促进人与人之间互信互爱,从而成为社会文明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连接手段,让互联网这种连接工具更具人文情怀。在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家和社交工具保持距离。在家庭首先家长要自律,培养孩子的生活兴趣,回归现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平衡好连接的工具和价值、形式和内容、知识与道德、科技与人性的关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同时,完成社会规则、价值、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