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10-17 16:25:04

【2017年10月1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华图网校为您持续提供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习题,尽快进入备考状态。以下是:10月17日行测各类题型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1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1、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文段前两句话讲的是政府的政策对利益集团的影响这是描述现状部分。第二句话用如果引导了一个没有正面观点的反面论证,重点看假设给出的条件——“如果政府因此而改变政策,其结果不仅……更严重的……”进行反推,可知B是此题所要表达的意思,即强调政府对其制定的政策要贯彻执行。故正确答案为B。
    【纠错】
    A、D项未把握重点,“阻力”和“调控能力”分别是引出问题和加强论证文中观点的元素,并非文段主旨;C项偷换时态,文段中讨论的是“经济政策出台后”的事情,不是“制定经济政策时”的事情。
    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文段强调的是如何实现成功的“行销运作”,首句用“除了……还……更……”,表示二级递进的关联词,引导出文段的主题句,即强调其他部门对行销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文段的第二句话用如果引导了一个反面论证,从反面论证了行销部门必须和其他部门配合,由此可知D项正确
    【纠错】
    而A、B项都是围绕“该公司”来论述的在文段中该公司只是引出作者的观点,是例子部分,,而且文段也没有说到整合和合作的问题,所以不正确;C项无中生有,文段中根本没有提到经济效益的问题
    3、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下文推断
    【解析】
    此题首先介绍“传说”,然后提到“诗文”,接着又讲“居处”,最后提出作者对于鲛人的考证,并且用了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表达一种相反的看法。但仅仅是看法,并没有说明理由,所以接下去应该是讲作者考证的理由,以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性,因此应该选A项
    【纠错】
    BCD选项都是在文段前文出现过的内容,根据行文脉络,为了避免出现语义上的重复,下文推断题一般不能选择在文段前文出现过的内容,所以BCD错误

gwythree 发表于 2017-10-17 17:00:16


    4、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下文推断
    【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讲到了信息社会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第二句话由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进一步提到了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了社会效应,第三句具体提到了一种社会效应——信息社会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重点看文段尾句,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提到了一个新的话题——伦理,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下文也应该提到信息社会的伦理,四个选项中只有B提到了伦理,故选B
    【纠错】
    A选项是文段第一句话提到的内容,C选项是第三句提到的内容,D选项是第二句提到的内容,根据行文脉络,为了避免语义重复,下文推断题一般不能选择文段前面出现过的内容,所以ACD错误
    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文段首句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发明家处境艰难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接下来的两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说明。尾句用“然而”进行转折,强调“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句和尾句共同完成对一个观点的阐释——发明家处境很艰难。针对发明家处境很艰难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对策,那就是应该给发明家提供更多的保障。故本题选择D。
    【纠错】
    A、C选项的重点是强调发明,而文段强调的是发明家,主体错误;B选项是文段的主旨,社会问题类的意图判断题应该稍加引申,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查看今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试题>>
查看更多2017年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10月1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