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9-21 17:55:48

2018国考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定义判断如何“快速定位”

从往年国考考情来看,作为行测必考题的定义判断,每年考察题量为6道题,不可谓不重要,然而很多考生做这类题目的准确率很低,虽然考场上要求大家快速做题,但是快速做题的前提需要保证正确率,我们通过例题来讲解,定义判断如何做到“快速定位”。
    快速定位,“翻异别勘”包括“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移司别勘”核心成分是“交给另一个同级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核心成分是“申报到上级机关”。
    确定好定义的核心成分之后,再匹配选项,在匹配选项时很重要的点是能够高效率的找准。做题时和题干定义不一致的是不要刻意找成分,能对应即可。
    【例题】 “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两种形式。“移司别勘”是指由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是指原审机关将案子申报到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负责差派与原审机关不相干的另外一个机关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
    A: 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可以将案件移交至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进行重审。
    B: 宋代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分左、右两厅,对其中一厅审理的案件,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另一厅重审。
    C: 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可以亲至州县对案件进行重审。
    D: 宋代地方司法机关从上至下分为路、州、县三级,对由县上诉至州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州发回县重审。
    【解析】A项“申报到上级机关”、“移往上级机关复审”,属于“差官别勘”;B项“交给另一个同级司法机关复审”,属于“移司别勘”;C项“申报到上级机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属于“差官别勘”;D中提到了“申报到上级机关”,所以将其限定在“差官别勘”的范畴内进行判断,但由于其“又州发回县重审”,不符合定义的“上级”、“下级”成分。故D不属于“差官别勘”。故正确答案为D。
    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himantian.com/)祝您公考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国考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定义判断如何“快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