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务员行测-推理判断技巧:假借命题推理规则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推理判断部分的假借命题是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去年国考中再次出现这一题型。假借命题类题目并不难,这类题目的推理规则一般会在题干中给出表达条件关系的命题,选项为围绕两个条件来考察。要想解决此类题目,就要明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所谓“充分条件”,是说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前面这件事是后面这件事的充分条件,而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而必要条件是指,一件事情不发生,那么另外一件事情一定不发生。
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假借命题的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发生时,必要条件一定发生;必要条件不发生时,充分条件一定不发生。肯定充分条件,就可以肯定必要条件;否定必要条件,就可以否定充分条件。
我们来通过例题练习一下:
【例】如果高鹏远是国家体操队教练,那么他一定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上述论断可以基于以下前提作出,除了:
A.只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才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B.如果没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没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C.如果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则须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D.如果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题干中推出关系式为:教练→冠军。前件是“教练”,后件是“冠军”。问法是让我们选出不可以从题干当中推出的一项,即选出与题干不相同的一项。
A项的意思也是,教练→冠军,与题干相同。B项“不是冠军”否定了后件,“没资格当教练”否定了前件。这是在否后推否前。C项“当教练”→“是冠军”,这是肯前肯后。D项,冠军→教练,与题干推出关系式相反。
答案选择D项。
以上是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himantian.com/)祝您公考成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