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31 09:17:26

公考名师点拨:行测魅力成语题

  高频词汇优先选,语境分析来验证
    什么是高频词汇呢?高频词汇就是在历年真题中“出镜率”较高的成语,就是出题人很“看重、喜欢考”的成语,那我们就要着重注意了。在做题中,高频词汇作为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很大,可以优先选。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题干的语境,比如解释关系、相对关系、顺承关系等等。
    比如例1和例2,在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中横向出现。
    例1:莫里哀曾说:“喜剧的责任,就是通过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_____,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举重若轻 B.借古讽今
    C.微言大义 D.振聋发聩
    例2:怎么才能让老板给自己加薪?职场上最纠结的事情莫过于此。可是偏偏就有人_______,幽默地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漫画《老板,求加薪》中给我们列出了加薪三十六计,从借刀杀人到
______,书中的妙计连连,让人忍俊不禁。虽然都是些______的招式,但或许你的加薪之道就在其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难而上 两面三刀 出人意表
    B.激流通进 刀头舔蜜 出奇制胜
    C.游刃有余 代人捉刀 鸡鸣狗盗
    D.举重若轻 笑里藏刀 剑走偏锋
    答案:例1 A;例2D。
    方法:“举重若轻”是个高频词汇,可以优先选,验证是否符合语境。例1是一个成语填空题。看所填空的下文,有关键句“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一个“淡淡”,一个“难题”,与所填空是解释关系,A项入选。
    例2是多个成语填空题,第一个空的上下文分别出现了“最纠结的事情”和“幽默”这两个关键词,和例1的语境一样,都是解释关系,填入“举重若轻”合适。
    我们再举两个例题,分别是2011年和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纵向出现的高频词汇。
    例3.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 ___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
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而然 努力 B.轻而易举 发展
    C.一朝一夕 改进 D.一蹴而就 摸索
    例4.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
___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心所欲 B. 轻而易举
    C. 一蹴而就 D. 信手拈来
    答案:例3.D;例4.C。都选的“一蹴而就”。
    方法:高频词汇优先选,再代入验证。例3题干中有“不是...而是...”反相对关系,“一蹴而就”和“长达600年”反相对入选,而且第二个空“摸索”更合适。
    例4题干中有个“可见”看出是解释关系,由999个到1000个想法,那就不是“一蹴而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频词汇“优先选”而不是“一定选”,还要结合其他词语和语境来验证的。比如例5、例6和例7。
    例5.什么是人才,可谓______。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______的。很多大企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统一 B.莫衷一是 固定
    C.见仁见智 共通 D.因人而异 公认
    答案:C
    解析:第一个空的四个选项都是高频词汇,不容易区别,以第二个空作为突破口,下文有个“很多大企业”,不是“全部”,“共通”这个词语更合适,其他三个就绝对了一些,所以选C。第一个空“见仁见智”入选。
    例6.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B. 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C. 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D. 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都是高频词汇,先看第二个空,“然而”看出是转折关系,上文是“有翻译的必要”---这是确定一种声音,下文“理想形式却”,应该是多种声音,B和D都可以。这个时候看第一个空,鞭辟入里是“分析透彻”的意思,B项的远见卓识是“有远见”的意思,“不刊之论”是个易错成语,很容易望文生义,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不能更改的言论,正确的言语”,正相对关系,选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考名师点拨:行测魅力成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