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名师指导:关键信息识别法练习题
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3.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4.
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5.
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6.
只要一个国家的决策者,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就可以让多数所有权变得合法,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这正如将彼此孤立的湖泊,串连成一片巨大的水域,避免零星的湖水,消失在一块块贫瘠的沙地里。一旦资本流动起来,财富创造与经济效率,就会在市场中野蛮生长。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国家需要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
B.没有法律保护的所有权,是效率偏低、缺乏活力的所有权
C.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一国决策者的水平密切相关
D.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
7.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政治家是思想家的奴隶
B.狂人执政受学理的影响较小
C.既得利益的势力易被夸大
D.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
8.
在民意跟权力的地位不平等时,民意就无法获得权力的尊重。在权力面前自保尚不可得,更何谈让权力听话?因此,要让民意真正发挥作用,除了给予民意力量外,别无他法。权力尤其需要明白的是,民意就是权力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民意的体现,也并非事事按照民意办——在限于某些条件无法依民意而行事的时候,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成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只有尊重民意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
B.权力应服从于民意,不能服从时应保持坦诚和谦卑
C.民意无法获得权力尊重的根本原因是民意的力量弱小
D.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
9.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1. 解析:此题答案为D。归纳内容可知,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畅通,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
【考点点拨】名词“信息”在文中出现了六次,属于高频词语,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与“信息段在末尾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礼”,且加了引号,则可快速判断主旨应与此相关,而包含这层含义的只有C项。
3. 解析:本题答案选A。本题在末句引入了一个专业概念“平面剪裁法”,由此可确定文段的论述对象,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符合这一特征的选项只有A项。
4. 解析:本题答案选D。“但是”引导了文段的重点,即过度的恐慌会导致比事件本身更严重的损失,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应过度恐慌,而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D项为正确答案。A项说法本身没错,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人们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说法有误;文段强调的是过度恐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与损失,不是完全告诫人们不必恐慌,且“其实不必慌张”的说法也不现实,故C项有误。
5. 解析:本题答案选C。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仅……更……”指示了重点,“更”后内容为文段强调的内容。
6. 解析:本题答案选D。A项中有特定字眼“需要”,依据上面的方法很容易误将它当作正确答案。但阅读材料可知,“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与“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为并列关系,讲的是所有权合法化的三个条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所有权合法化了,才能创造出资本流动的环境,市场经济才会健康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所有权合法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即D项。
7. 解析:本题答案选D。文段首句即提出论点——思想力量之大,出人意料。然后以许多实行者和狂人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思想的影响力。最后以“我很确信”点题,说明思想之侵蚀力远大于既得利益之势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思想的影响力大,即D项。
8. 解析:本题答案选D。文段尾句“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到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点明了主旨,即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故答案为D项。文段没有提及“合法的权力”,排除A。C项仅是对现状的陈述,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排除。B项的迷惑性比较大,但与D项相比较,故D项更符合作者想传达的主要观点。
9. 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段先说应从中小学时开始培养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接着阐述“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第二句承启句即为文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阅读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心句后的内容都是进一步在强调阅读应成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