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31 08:29:28

专家指导:如何看待廉政教育三个切入点

  如何看待廉政教育三个切入点?
        一是着力于内心深处的共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部电影、一个事件,甚至是生活中的某个片段、细节所感动,所以感动,是因为那些片段、那些细节触碰到了心灵当中最柔软的部分,也因此,口对口对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的余书华成为了“重庆最美女孩”,暴雨天打伞护送乞讨老人的女孩成为了“苏州最美女孩”。对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人们除了崇敬,更多的高山仰止的感觉,仿佛觉得距离自己很是遥远,是啊,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人们更多是为发生在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所感动,所以,廉政教育应该避开那些呆板、生硬的口号式、说教式宣传,用生活中平凡的、触手可及的小事去教育、去感化,用灵魂去触碰灵魂,用心灵去感动心灵。
    二是着力于潜移默化的效果。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常常习惯用到“捍卫”这个字眼,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捍卫传统文化的地位,但结果怎么样呢?《变形金刚》一而再、再而三,《哈利·波特》则是一直到8,《蓝精灵》瞄准80后的温馨记忆扑面而来,如果还用“捍卫”这个词的话,现在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其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沙子是金子,人总有分辨的能力,但我们不能不佩服的是美国人说教的能力,一部电影已经融入了整个的价值观,而且让你接受的还不那么讨厌,甚至津津乐道。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启示:我们的廉政教育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笔者觉得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好莱坞就可以盯紧80后的记忆准确拿捏,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触及人心灵的廉政教育作品?因此,只要用心,“喜羊羊”一样打败“奥特曼”。
    三是着力于实际效果的叠加。什么是效果的叠加?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就是两个眼泪在眼眶打转的叠加等于泪如倾盆,明朗一点用数字表述就是1+1>2。我们常常着眼于把一件事情办好,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是事半而功倍岂不更是锦上添花?譬如说,召开完领导干部春节廉政谈话会,立刻去监狱听听犯人现身说法接受教育,是不是教育效果会更加震撼呢!这里只是举一范例,只要抓住效果叠加这个着力点,变换角度、换位思考,真正用心去做教育,也许结果就不是1+1>2了,甚至会大于3,甚至更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指导:如何看待廉政教育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