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3:08:48

可能性推理题你要记住这6个名词(1)

在国考和地方省考中,常出现的迷惑性选项有六种,包括: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偷换概念、不当类比、解释结论。下面讲师就一一解释。
    1、诉诸权威
    中国人有一个普遍的心里就是信奉权威,认为权威说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出题人也抓住了我们这种盲目的心里,而这类选项的特征就是把立场放在权威上,如:某某权威机构、某某知名人士、某某著名企业赞成或反对等等。但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威说的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如我们常看天气预报,但是天气预报播报的天气有时候就是不准的。因此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要对这类表述敏感。
    2、诉诸大众
    中国人的第二个心里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就认为一定是对的,或者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原则的反对。比如今年流行红色,很多人不论皮肤黑白,都去买红色的衣服穿,觉得流行,觉得漂亮,实际上却比一定适合她。出题人也很好的把握了我们这层心里特性,在选项设置上和我们进行心里战术。因此看到“大多数人支持或反对”等等,各位考生又要敏感了,这类选项可能又是需要你排除的。
    3、诉诸无知
    这一类选项特征是把立场放在“无知”或放在“不确定”上,因此,当考生看到“暂不能证明”、“尚未发现”、“不知道”等表述的时候,我们又要敏感,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和加强题为主,通过一个“无知选项”起不到任何削弱或加强的作用,何况“未发现”、“未证实”不代表没有发生,因此这类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
    4、偷换概念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题干中的A概念偷换成了选项中的B概念。这种错误选项的特征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考生来说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意识,因此识别起来会比较吃力。这里通过一道例题和大家分享。如:营养不良是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问哪个选项不能削弱结论,其中D选项说到“克山病的治愈问题”。这里就出现了偷换概念,例题说的是“发病”问题,而选项却偷换成了“治病”问题,远离了题干话题,自然起不到削弱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能性推理题你要记住这6个名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