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言语理解表达:言语理解表达习题(11)
1.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的不智之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相互依存的,又是______上互相区别的。
②校领导迅速把这个消息_______给全校师生。
③马列主义在中国的________和接受,首先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
④我们必须谨慎地_______什么是真的香花,什么是真的毒草。
A.实质 布告 传布 鉴别 B.实质 通告 传布 辨别
C.本质 通告 传播 辨别 D.本质 布告 传播 鉴别
3.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像形式所取代,这样的______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______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出更丰富的意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点 青眼相加 B.趋势 眼花缭乱
C.现象 眼前一亮 D.倾向 难以置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几年新建的楼房______,使这座城市更加繁荣。
②文艺晚会上他们把自己的表演才能发挥得_______。
③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多。但_______,用人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A.星罗棋布 良莠不齐 目不暇接
B.目不暇接 淋漓尽致 鱼龙混杂
C.鳞次栉比 淋漓尽致 良莠不齐
D.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鳞次栉比
5.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______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______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______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碰触 好奇 变迁 B.感受 疑问 悠久
C.捕捉 敬意 沧桑 D.深入 憧憬 沉寂
1.A
【解析】“综述”和“注释”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纯粹因为版面限制而“砍”、“删”,是典型的“削足适履”,因此正确答案为A。
2.C
【解析】“本质”指事物的根本特点,“实质”指本质,相互区别的标准应是“本质”;“布告”指将文件等张贴给群众看,“通告”指普遍告知;“辨别”
指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我们应该对“真的香花、真的毒草”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别”符合题意。
3.B
【解析】根据信息一,文段中“这样的”提示题干存在概括型正对应关系。分析可知,第一空是对前文的概括,由前文中的“越来越被……所取代”可知文段说的是一种走向,与此对应,填“趋势”或“倾向”更合适,排除A、C。第二空,原文没有体现出“难以置信”的意思,且“眼花缭乱”与前文的“形形色色”相对应。
4.C
【解析】第二句重在说明“将表演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只有“淋漓尽致”表达出了这一点,可排除A、D。目不暇接:景色即多又美,令人的眼睛顾不及全看。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排列。第一句中的主语是楼房,而非景色,故选择C。
5.C
【解析】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信息二,“带着________去拍摄,去体验……”一句中,“去拍摄”与“去体验”结构相同,可判断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这两个短语共同受“带着________”修饰。对应后文的“令人敬畏”,四个选项中“敬意”最合适。再看一下第一空和第三空,“捕捉”
和“沧桑”都符合句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