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1:47:27

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及解析(2)

( ),文理分科虽然能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科,但其所造成的综合素质较差等弊端也正在日益( )。于此,叫停文理分科之声( )。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毋庸讳言 凸显 不绝于耳
    B. 无可辩驳 明显 不绝如缕
    C. 不容置疑 显现 此起彼伏
    D. 不可否认 暴露 络绎不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适用范围。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
    无可辩驳:表示道理很明白或事实很清楚,没有可争论的
    不容置疑:真实可信,不允许怀疑。表示论证严谨,无可怀疑。
    不可否认:表示不能否认的事实。
    凸显:突然出现,突出地显现。
    明显:分明,清楚明白,明显的优势,能够很容易被觉察到;感官立即可觉察;可以充分观察到。
    显现:显露,露面。
    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暴露无遗。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此起彼伏: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
    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水泄不通。
    先看第三空。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再看第一空,“不容置疑”在句中一般作定语或谓语,不放句首,据此可排除C项。故本题答案为A。
    原文来自《教育部为何反对而不制止文理分科》
    毋庸讳言,文理分科虽然能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科,但其所造成的综合素质较差等弊端也正日益凸显。基于此,叫停文理分科之声不绝于耳,教育部此番表态,不失为对外界舆论的一种正面回应。但此举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高考人才评价机制是否能因此而发生转变———如果大学致力于培养“专才”,何以要求高中输送“通才”?退一步说,即使高中生全部都是“通才”,日后的“专才”机制是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在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之前,取消文理分科是否会导致素质教育中“老实人吃亏”的覆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及解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