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0:18:29

省考常识判断:现代科学技术(3)

(3)核酸。
    核酸同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
分子由戊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组成核苷酸的戊糖有两种:核糖和脱氧核糖。
    (4)新陈代谢。
    只要生命存在,生物体就要和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这就是新陈代谢。
    绿色植物借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非绿色植物可分 解现成的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2.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DNA中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在DNA分子中是以特定顺序排列的、含有几百到几
千个核苷酸的特定区段,是传递指挥DNA复制命令和控制性状遗传指令的作用因子,也称遗传因子。
    3.遗传和变异机制
    19世纪,人们已经认识到,细胞核中含有重要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根据所含糖类的不同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只有DNA能控制
生物的遗传性。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它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遗传信息并不是直接由DNA传递给蛋白质,因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
则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通过细胞质中的RNA传递到细胞质中,再来指
导蛋白质合成反应。这样一个交替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指DNA的遗传信 息流人RNA,翻译是指RNA中的遗传信息流入蛋白质。
    上述全部遗传信息复制、转录、翻译过程,被统称为“中心法则”。但后来发现,有些病毒的RNA
也可以自我复制,还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不仅仅是DNA决定RNA,有时RNA也可以反过来 决定DNA。这些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一个重要补充。
    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 的变异。
    (四)现代恒星演化理论
    恒星演化大体上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力收缩阶段,是恒星的幼年时期。此时的恒星叫星胚,它是由弥漫稀薄的低密度星
际物质通过引力收缩而凝聚成的密度较大的气体、尘埃云。在收缩过程中,星胚中心密度增大,内核
温度增高,逐渐发光发热。这一阶段,恒星的主要能源是自身的引力收缩而释放的能量。
    第二阶段,主序星阶段,是恒星的中年期。恒星内部物质主要是氢,占78%。氢也是主要燃料,其
次是氦等。由于引力收缩,当星胚中心温度上升到7X10S°C~8X10S°C时,中心发生氢燃烧,即四个
氢核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聚变反应过程。此阶段的恒星叫主序星,是恒星生命中最稳定最旺盛的 时期。
    第三阶段,红巨星阶段,是恒星老年期。当氢燃烧后,核心的氢只剩下1%~2%,氦质量占恒星质
量的12%时,氢核聚变反应停止。核心部分失去足以和引力相抗衡的内部压力,在引力作用下收缩。
收缩又使核心温度上升,当温度和密度均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发生氦燃烧。氦燃烧是红巨星的主要 能源。
    第四阶段,高密恒星阶段,是恒星的临终期。这一阶段,恒星的主要燃料是炭聚变反应,称为炭燃 烧,还有氧、硅燃烧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考常识判断:现代科学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