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常识判断精选题三
106.每天,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都是与太阳同时升起的,一年中升旗最早的一天应是( )A.立春日 B.立夏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107.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
A.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B.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
D.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108.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09.下列选项中,乙的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 )
A.甲向丙发出要约,乙得知后向甲表示接受甲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
B.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乙在接到要约后七日内给予答复,逾期未答复则被视为承诺。乙未按期答复
C.甲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圣诞礼物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乙打电话给甲订购若干
D.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图书若干,欲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
110.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了他。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毒药掺入饮料中让其喝下。乙昏迷之际,甲离家到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徘徊之际,甲心生悔意,跑回家中救乙,发现乙已被家人送往医院,并脱离生命危险。对甲的处罚应(
)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D.当免除处罚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06.【答案】C。解析:夏至日一年中白昼最长。
107.【答案】B。解析:公共物品它一旦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换言之,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或者排他的成本高到使排他成为不大可能的事情。私人物品的生产者能够决定谁可以获得此物品并支付价款,谁才可以得到(竞争性),因此私人物品意味着私有的权利;公共物品则不行,它一经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将得到它,不付费的人也可能获得它并消费使用它(公共性)。
108.【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的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9.【答案】D。解析:合同法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2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除外。故D正确。A中,乙不是受要约人,故乙的意思表示不是承诺,错误。B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事先有约定外,沉默或者不行动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错误。C中,甲的行为为要约邀请,乙的行为为要约,不符合题意。
1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其最关键的特征在于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不是以自己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是他人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行为人而言,这实际上是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得逞,故只能成立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中止。本题就是如此。甲在实施完犯罪行为之后,虽然欲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犯罪结果实际上是由他人的行为防止发生的,所以,甲成立犯罪未遂,按照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11.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112.1914一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②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③北洋军阀分裂
④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13.某工商局招聘员工时,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女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 )。
A.平等就业权 B.休息休假权
C.取得报酬权 D.安全卫生权
114.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 )。
A.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不公正
B.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C.公务员认为自身受到的处理或待遇不合理
D.需有涉及公务员个人的处理决定
115.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11.D【解析】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让社会遵守执行。我国法律在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后,由国家主席予以颁布施行。
112.D【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13.A【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信息,招聘中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女性,是一种在工作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不是休息权、取得报酬权等。
114.C【解析】本题可依照《公务员法》第90条的规定来作出判断,公务员对涉及本人对下列人事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1)处分;(2)辞退或者取消录用;(3)降职;(4)定期考核不称职;(5)免职;(6)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7)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在本题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第7点,涉及到了有关待遇方面的问题,可排除A项,而选C项。
115.
B【解析】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一种国家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活动,在这要注意的是不仅“国家”、“人权”属于政治范畴的事物和现象,且修宪活动也是一种政治活动行为。故应选B项。A、C两项内容属于社会经济结构范畴;D项中的精神文明属于观念结构中的现象。
116.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是( )
A.渭河 B.淮河 C.嘉陵江 D.汉江
117.200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 )个
A.28 B.27 C.26 D.25
118.邓某经某村同意在该村地界建房作经营场地,后该区土地管理局、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指出,此建筑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和建房许可证,属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未向邓某下达任何处理,决定即带民工10余人将房屋拆除。邓某欲起诉,应以何行政主体为被告(
)
A.某市城管监察大队 B.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大队
C.某区土地管理局 D.某乡政府
119.2009年4月30日,甲以手机短信形式向乙发出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要约,乙于当日回短信同意要约。但由于“五一”期间短信系统繁忙,甲于5月3日才收到乙的短信并因个人原因于5月8日才阅读乙的短信,后于9日回复乙“短信收到”。甲乙之间买卖合同的成立时间是(
)
A.2009年5月9日 B.2009年5月8日
C.2009年5月3日 D.2009年4月30日
120.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16.【答案】C。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全长为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超过汉江,居长江支流之首。故答案选C。
117.【答案】A。2008年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若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则为28个。故答案为A。
118.【答案】A。区土地管理局和乡政府虽指出邓某建筑是违章建筑,但并未付诸具体行政行为。市城管监察大队是行政机关的委托组织,而某区中队仅为其内部机构,因此作为被告应是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市城管监察大队。
119.【答案】C。本题考核以要约方式订立合同的成立时间。根据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本题中,甲于5月3日收到乙的承诺短信,此时合同成立。故答案选C。
120.【答案】D。不同国有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企业,其经营成果也不一样,生产经营好的劳动者所得就高。可见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是联系在一起的。故答案选D。
121.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与历届奥运会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设置的比赛大项最多 B.打破的世界纪录最多
C.金牌和奖牌分布最广 D.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
122.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123. 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124.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红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125.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针灸 B.济公的传说
C.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 D.青岛“啤酒节”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21.【答案】A。第29届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l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共打破了43项世界纪录,创下了历届奥运会破纪录之最,而奖牌分布,也比上一届更广泛∶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金牌.8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奥运会奖牌。本届奥运会比赛共设28个大项,302个小项。故本题答案为A。
122.【答案】B。皮肤有汗腺组织,能排除一些体内代谢物,并以排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很高,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可以带走一定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即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
123.【答案】C。“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影,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之间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A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筷子插入水中看上去变弯是一个道理。B也是光的折射。故本题答案为C。
124.【答案】B。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故本题答案为B。
125.【答案】D。“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A、B、C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D除外。故本题答案为D。
126.构建和谐文化,就要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为此必须( )。
A.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B.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鼓励文化在继承中创新 D.做新时期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127.当公共权力被滥用,当政府官员不尽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公民手中的利剑是(
)。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拥有惩罚权
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
128.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B.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罚款
C.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并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D.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129.美国商务部将第二季度美国GDP年增长率推算值从上个季度的5.6%下降至2.9%。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开始“打喷嚏”,经济学家分析,中国航运、低端电子制造、纺织等行业将受此影响出现“感冒”的可能。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反映的哲理不符合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D.事物总处在因果链条中
130.2007年1月5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银杏作为省树、茉莉花为省花的方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决策过程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坚持(
)。
A.权力制衡原则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原则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26.B【解析】思想支配人的行动,要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所以选B。A、C、D与题意不符。
127.A【解析】对政府官员,公民没有直接的惩罚权、选举权和罢免权,所以“利剑”指的就是监督权。
128.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责任。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第1款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知选项A正确。第47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可知选项B正确。第48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注意此处是“可以”不是“并处”,可知选项C不正确。第51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
129.A【解析】美国经济“打喷嚏”会使中国某些行业“感冒”,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也说明了外因对事物的作用,因此B、C、D与材料反映的哲理相符合,故答案选A。
130.C【解析】征求人民意见是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充分发扬民主的体现,C符合题意。权力制衡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错误。B、D是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遵循的原则,故不应选。
131.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 年3 月2 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 年起,每年()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3 月5 日 B.5 月12 日 C.6 月10 日 D.7 月6 日
13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33.跨国公司是由()。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
134.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A.指引、评价、惩罚、强制、教育作用 B.指引、评价、教育、预测、惩罚作用
C.指引、教育、强制、鼓励、预测作用 D.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
135.法律从何时开始生效,一般根据该项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种是法律公布后先予试行或暂行,
而后由立法部门加以补充完善,再通过为正式法律,但在试行期间,该法律也具有约束力; 第三种是()。
A.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一定时期后才开始施行
B.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一年后才开始施行
C.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至少一年后才开始施行
D.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一定时期后才开始施行,法律中明确规定生效施行的日期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31.B【解析】2009 年3 月2 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 年起,每年5 月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而这也是为了纪念2008
年5 月12 日汶川发生的8.0 级特大地震。故选B。
132.C【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故选C。
133.C【解析】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因此,跨国公司是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故选C。
134.D【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法的这五种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质和价值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实现程度是会有所不同的。故选D。
135.D【解析】法律实施和公布是不同的概念。法律的公布是指由特定机关将通过的法律向全社会予以公告,法律的施行则是指法律开始生效。法律从何时开始生效,一般根据该项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种方式在我国立法中曾较多地运用,但近年来逐渐减少,主要适用于对法律、法规的修订或者法律、法规较少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情形。第二种是法律公布后先予试行或暂行,而后由立法部门加以补充完善,再通过为正式法律,但在试行期间,该法律也具有约束力。第三种是法律公布后并不立即生效施行,经过一定时期后才开始施行,法律中明确规定生效施行的日期。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制定新法时使用的主要方式。故选D。
13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超前性、滞后性
137.和谐社会可以理解为( )
A.西方社会的“福利社会”
B.社会主义的治国思想
C.我国古代社会描写的“田园牧歌”
D.“大同”社会
138.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
A.《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139.新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 )。
A.文学革命 B.思想解放 C.民主和自由 D.民主和科学
140.社会学实践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的总和。团队精神的核心是( )。
A.协同合作 B.奉献精神 C.目标一致 D.团结一致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36.【答案】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故答案选C。
137.【答案】B。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故答案选B。
138.【答案】A。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主要内容或发文目的)、文种三部分构成,选项D错误。通报按内容可分为表彰性通报、事故通报、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选项B、C的事由不正确。故答案选A。
139.【答案】D。
140.【答案】A。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故答案选A。
14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
A.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B.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
D.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142.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4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44.下列选项中,乙的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 )
A.甲向丙发出要约,乙得知后向甲表示接受甲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
B.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乙在接到要约后七日内给予答复,逾期未答复则被视为承诺。乙未按期答复
C.甲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圣诞礼物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乙打电话给甲订购若干
D.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图书若干,欲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
145.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了他。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毒药掺入饮料中让其喝下。乙昏迷之际,甲离家到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徘徊之际,甲心生悔意,跑回家中救乙,发现乙已被家人送往医院,并脱离生命危险。对甲的处罚应(
)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D.当免除处罚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41.【答案】B。解析:公共物品它一旦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换言之,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或者排他的成本高到使排他成为不大可能的事情。私人物品的生产者能够决定谁可以获得此物品并支付价款,谁才可以得到(竞争性),因此私人物品意味着私有的权利;公共物品则不行,它一经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将得到它,不付费的人也可能获得它并消费使用它(公共性)。
142.【答案】A。解析:略。
143.【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的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44.【答案】D。解析:合同法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2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除外。故D正确。A中,乙不是受要约人,故乙的意思表示不是承诺,错误。B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事先有约定外,沉默或者不行动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错误。C中,甲的行为为要约邀请,乙的行为为要约,不符合题意。
14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其最关键的特征在于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不是以自己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是他人的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行为人而言,这实际上是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得逞,故只能成立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中止。本题就是如此。甲在实施完犯罪行为之后,虽然欲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但犯罪结果实际上是由他人的行为防止发生的,所以,甲成立犯罪未遂,按照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46.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147.1914一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②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③北洋军阀分裂
④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48.某工商局招聘员工时,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女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 )。
A.平等就业权 B.休息休假权
C.取得报酬权 D.安全卫生权
149.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 )。
A.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不公正
B.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C.公务员认为自身受到的处理或待遇不合理
D.需有涉及公务员个人的处理决定
150.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46.D【解析】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让社会遵守执行。我国法律在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后,由国家主席予以颁布施行。
147.D【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48.A【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信息,招聘中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女性,是一种在工作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不是休息权、取得报酬权等。
149.C【解析】本题可依照《公务员法》第90条的规定来作出判断,公务员对涉及本人对下列人事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1)处分;(2)辞退或者取消录用;(3)降职;(4)定期考核不称职;(5)免职;(6)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7)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在本题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第7点,涉及到了有关待遇方面的问题,可排除A项,而选C项。
150.
B【解析】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一种国家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活动,在这要注意的是不仅“国家”、“人权”属于政治范畴的事物和现象,且修宪活动也是一种政治活动行为。故应选B项。A、C两项内容属于社会经济结构范畴;D项中的精神文明属于观念结构中的现象。
151.萧某对李某作出承诺:只要李某把邻居家的小狗头来,就付给酬金200元。该行为属于( )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犯罪行为
152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拾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C.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D.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153.下列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的是( )
A.行政诉讼中,证明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民事诉讼中,对原告提出建筑物发生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事实,被告给与否认的
C.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所受损害的事实
D.行政复议中,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证明曾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该机关未履行的
154.“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周 B.汉 C.唐 D.宋
155.关于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B.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出世界首例杂交水稻
C.《诗经》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句中提到了水稻
D.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岛找到的野稻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51.B.【解析】
本题是考查民法的题。根据《民通意见》第75条,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或者不可能发生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无效。萧某要求李某偷小狗的行为明显违背法律相关规定,因此萧某的承诺行为无效,所以选择B选项。
152.D.【解析】
本题是考查刑法的题。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李某的职务仅是仓库保管员,没有与歹徒搏斗的义务,为了保全公司的公共利益和个人人身安全,抢走摩托车逃走的行为完全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所以选择D选项。
153.B.【解析】
本题是考查诉讼法中举证责任的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应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B项正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原告对下列问题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ACD项均在原告举证的范围之内,所以选择B选项。
154.B.【解析】
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题。“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着发展的局面,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因此,“文景之治”是出现在汉朝,所以选择B选项。
155.D.【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而不是水稻,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例获得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B项错误;黍指小米,稷指高粱,该句话是说黍稷离离成行,正在长苗的时候,并没有提到水稻,C项错误;袁隆平的研究小组是在海南找到的野稻,并进行试验,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D项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156.20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提名,选举中国推荐的候选人( )女士为世卫组织新任总干事。
A.范徐丽泰 B.陈冯富珍 C.梁爱诗 D.史美伦
157.罗马尼亚和( )2007年1月1日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至此,欧盟已拥有( )个成员国。
A.乌克兰 27 B.保加利亚 27 C.匈牙利 26 D.捷克 26
158.被称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部着作是( )。
A.《瀛环志略》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康輶纪行》
159.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60.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发展教育 B.发展科技和教育 C.繁荣文学艺术 D.发展体育和文化
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
156.B【解析】时事题。20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选举中国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故正确答案为B。
157.B【解析】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标志着欧盟第六轮扩大的完成。届时欧盟成员国将达到27个。故正确答案为B。
158.A【解析】被称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部着作是《瀛环志略》。故正确答案为A。
159.A【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以下的特点: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不断开阔。第三,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
160.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故正确答案为B。
页:
[1]